旱作区玉米培肥密植缩差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内蒙古.pdf

旱作区玉米培肥密植缩差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内蒙古.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旱作区玉米培肥密植缩差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1、任务来源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重点专项“东北西部春玉米抗 逆培肥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项目在我区实施, 重点围绕我区土壤 质量降低、 群体生长与水热资源不匹配、 养分增效空间大的问题, 开展关键技术 创新集成。为了解决玉米增产增效的突出问题, 缩小现实产量与产量潜力的差距, 促进我区玉米生产竞争力提升, 在 “粮丰专项”和“自治区十大标准化行动”的 支持下, 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东四盟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 制了 《旱作区玉米 培肥密植缩差增产增效技术规程》 。经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19 年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内市监标准字 〔2019〕300 号)批准立项,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 2、主要起草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3、协作单位 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辽市农业技 术推广站、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 、主要起草人 王志刚、高聚林、王振、于晓芳、孙继颖、张宝林、王丽君、廉博、张喜权、 汪耳琪、李金琴。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王志刚等 (2016)研究,我区玉米当前产量仅实现了潜在 产量的 60%,玉米的水肥和光温生产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目前,课题组已定 量化了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产量和效率的贡献和优先序,明确了通过耐密品种、 增加密度、水肥优化、土壤耕作、绿色植保及机械作业等综合措施优化,可以实 现产量和效率差异的大幅消减, 为该区域玉米缩差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奠定了良好 基础。为有效支撑我区玉米栽培技术升级、 适应规模化丰产增效的技术需求, 内 蒙古农业大学与东四盟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 制定 《旱作区玉米培肥密植缩差 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以为该区域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提升玉米生产 竞争力提供依据。 三、主要起草过程 1、前期准备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农业大学牵头的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即 在我区实施,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耐密宜机收品种鉴选、合理群体构建、水肥 高效利用和全程机械化技术上具有良好的技术积累。 “十三五”期间,王志刚等 牵头参加了“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效率层次 差异及丰产增效途径”项目, 负责内蒙古玉米产量效率层产差异定量化及消减途 径研究, 2016 年以来,课题组在定量了我区不同区域玉米产量、效率差异的基 础上,对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对产量效率差异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化, 明确了我区旱 作和灌溉两大生产系统的技术优先序, 提出了以土壤培肥为基础, 以密植群体构 建为核心,以养分优化管理和全程机械化简化作业为支撑的旱作区玉米缩小产量 差、效率差,实现增产增产增效的技术途径。以此为指导,课题组在对我区玉米 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各个环节的要点及要求进行凝练, 并结合生产实践不断修订完 善,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 且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模式。 2、组成标准起草小组,撰写技术标准 2018 年 3 月,标准提出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牵头,由协作单位呼伦 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216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