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古诗词及答案详解.docVIP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古诗词及答案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 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一】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二】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一】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游子之情。 【解析】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点明故乡的松树、桂花为虚写,而眼前的清辉为实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的同时,抓住关键词“故园”,点明其表达效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首联写月,以“楼”(暗写了人)来陪衬,写出了月光对照着楼,又用“满”写了月相,写出了秋夜寥廓,宁静深邃,同时也巧妙地点了题。颔联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楼房内的月光,视线是从远到近,角度从低到高有了变化。写月亮把灿烂的光辉洒在楼房里,华丽的绮席被月光染得更加美丽了。这里写绮席好像被如水的月光所净化所浸染过,把月光写得神乎其神。颈联写月光皎洁,星儿疏稀,秋天的深夜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悬空中,使深夜难眠的诗人望月兴叹,温馨似水的月色使诗人在倍感孤寂凄凉中陷入沉思,深深触动诗人的乡愁,故国情怀的感受油然生起。尾联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由身边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联想到万里天涯共沐浴月光。诗人思念家乡,专写草木,没有写人,表明诗人连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铭刻在心,何况人呢!思想之情何等深厚。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的松树长得茂盛,桂花飘香,月辉万里,在万里天涯共同在明月朗照之中,亲友共享美好的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愿望,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向一切远方的亲友发出的真诚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自慰,是对所有亲友的一种安慰。 诗人: 杜甫生活于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 李林甫编导了一场“ 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 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五、(60分) 2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