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俊杰 何以荡风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间无俊杰 何以荡风云” ——记《辛亥人物景耀月》作者李金铭 引 言 “逝波难再挽, 笔底可千秋。 继绝名家事, 人文壮大流。” ——李金铭 当年,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撰写孙中山就任总统演说词,与蔡元培同掌民国教育部,任南京法政大学校长,叱咤风云的辛亥名人景耀月先生肯定没有想到,当世事更迭,许多往事都湮没于厚重而沧桑的历史中时,他的家乡,因着他的根在那里,因着他于偶然间留下了一座还算壮观的故居,从此续上了一根历史的坚韧的线索,在一位叫李金铭的有心人、故乡人历时近30年的梳理、找寻、打捞中,渐渐让那一段历史走出岁月烟云。前不久,历经周折终于面世的《辛亥人物景耀月》一书,将李金铭——这位已年过七旬、普通又不普通的景耀月家乡——芮城陌南人带进了我们的视野。 数年前,有媒体记者曾经去芮城景耀月故里寻访过他的旧事,毕竟这位留学日本,心向革命,曾经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和共和事业中,出了力流了汗的辛亥名人,生前身后都留下了许多值得人们品味和思考的东西。但是岁月无情,景耀月先生留于故里的孙女雪妮和雪娥,因是从一个特殊的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走过来,从父辈到亲朋都对祖父那段历史讳莫如深,结果是,她们对祖父的那段历史也几乎是一片空白。 而景耀月故居,他当年声威显赫时修建的大宅成了陌南中学的校舍,因而,师生们还常谈起景耀月,故乡人还常谈起景耀月。景耀月就在人们的口碑中坚韧顽强地穿越了历史,走进了现代。 结 缘 景 炎 对于李金铭来说,与景耀月及他的后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景耀月的四子景炎因历史原因被遣送回乡,故居自是回不去的。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时已年过花甲、又终生未婚的他,孤独的生活在陌南镇那条著名的大沟涧旁一个破败的窑洞中,生活凄苦非常。历史安排李金铭出现在景炎、这位名人之后的视野中。 李金铭,1939年11月出生于芮城陌南镇。高中毕业的他,当时在镇水泥厂工作。1978年,李金铭还不到四十岁。他从小就听人说过,镇上曾经出过一个名人,叫景耀月,文章了得,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曾经叱咤风云。在水泥厂,当得知住在窑洞中的那个孤苦老人便是景耀月的四子时,他那要关注、要询问的心被强烈的牵动了。因而,每有闲暇时,他便走进那孔窑洞,与景炎老人聊些往事。在聊天的过程中,历史被拉近了,黄兴、章太炎、柳亚子,那么多听来如雷贯耳的名人,都与芮城小镇陌南走出去的景耀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金铭那种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被唤起,那种向圣贤俊杰看齐的上进心被激活。他对景炎说,要是能将先生生平事迹和文章进行搜集整理,传之后世,该有多好。 景炎摇摇头,难……果然,1981年,他回到北京,投奔时已在北京朝阳区一中学退休的三哥景柔而去。景耀月的三子景柔,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冯玉祥秘书,后随傅作义起义投诚。他有过一个和睦的家庭,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牵连,妻子携儿女离他而去。晚年一个人生活在北京。景炎得知哥哥的处境后,便回到北京,老哥俩相依为命,靠着兄长的退休工资生活。现实是,兄长景柔不幸去世,景炎居住在哥哥留下的那一间房中,生活又陷入困顿。 此时,还怀着要为民国俊杰景耀月先生著书立传热望的李金铭来北京看望景炎了。他为景炎留下了身上不多的钱,再次劝说景炎将父亲的文稿、资料好好收集一下。此后,李金铭便常常为景炎寄去一些生活所需,几年中,先后寄去了5000余元。两个人在共同的交往与追求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上世纪90年代初,已年过古稀的景炎在京将一叠厚厚的文稿交于李金铭。那是他多年中搜集整理出的先父文章、诗词 。 两位忘年交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象,大约是,景炎说:为先父立传的事就拜托你了。李金铭说:我在有生之年一定勉力而为,不负先生的重托。此后不久,1994年,景炎病逝于北京。 辗 转 采 访 回到家乡后,李金铭开始继续收集景耀月的资料。他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去景家的亲友家中走访,一些传说、故事被他细心地记于心间,诉诸笔端。 曾经,他还骑着摩托车去与平陆交界的景耀月夫人郑凤竹女士娘家走访,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景耀月的生平经历、故事渐渐在李金铭的心中丰满起来。 让李金铭没有想到的是,在搜集整理景耀月诗词的过程中,他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诗词水平得到了系统的提升,景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纵横捭阖的史学修养给了李金铭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和影响。要将家乡先贤、俊杰的文章、故事留存后世,影响激励带动更多人的情怀在他心灵深处一天天的强烈起来。 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已是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的李金铭退休了。他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整理景耀月的历史中。 去年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