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爱情之桂林山水面孔的背后四次工业高潮.docVIP

感悟爱情之桂林山水面孔的背后四次工业高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山水面孔的背后四次工业高潮 第一次高潮 桂林工业历史上应该铭记两位广东商人,一位是英甫臣,另一 位是黄翰庭。 1916 年,英甫臣、黄翰庭联合 16 家股东,创办了桂林电灯股 份有限公司,集资 95000 元(银毫),在象鼻山西麓兴建火力发电 厂。 桂林发电厂成立后,多次购置了发电设备进行扩能。 1921 年, 发电用的两台柴油机受损,停止发电两年。 1924 年 2 月,旧桂系军 阀沈鸿英与陆荣廷在桂林发生战争,象鼻山厂房部分被炮弹炸塌, 机器受损,又停止发电两年。 1934 年 4 月 28 日,发电机轴承损坏, 因亏损过巨,无力修复,加上发电厂经营不善,负责人欠银行债务 4 万元而逃跑,桂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濒临倒闭。同年 5 月 1 日,桂 林县政府接收了桂林电灯股份公司为公办,改名为桂林电气公司。 第二年 5 月 1 日,广西省政府下令各公营电厂均收归省办,桂林电 气公司又更名为广西电力厂桂林分厂。 1936 年,广西省政府由南宁迁来桂林王城办公,电力不足,借 了广西大学 l 台 i00 千瓦柴油机在乐群路鲁班庙组装发电。 1938 年, 在雉山岩洞内新开辟了一个发电厂。 到 1943 年,桂林一共有五个发电厂供电,除以上三个外,还有 位于牯牛山北麓的湘桂铁路理事会经理处桂林电厂和位于北门新码 头的湘桂铁路发电厂,这五个发电厂也无法满足桂林市的用电需求。 1944 年 11 月 10 日,日军占领桂林,所有发电设备、厂房全被破坏。 1946 年 8 月,广西省建设厅在桃花江西门桥以北拦河筑坝引水进入 榕湖,并在杉湖东面建设了广西公营第一座水力发电厂 —— 阳江水 力发电示范厂。 从 1918 年到 1949 年这段时间,桂林的发电厂孤立供电,电压 不到 110 伏,用电质量很差,电灯灰暗。即使是这么昏暗的灯光, 也不是谁都能用上的。田汉全家 1941 年 8 月来到桂林,在花桥以东, 月牙山下的东灵街的住所,房租便宜,所以租了两间房子住,但 “没 有电灯,晚上要点油灯 ”。 1949 年 11 月 20 日,桂林解放前夕,国民党派一个工兵排进驻 桂林水电厂(桂林各发电厂统一归其管理),实施炸毁电厂的任务。 地下党(中共桂林市城工委)组织领导水电厂工人成立护厂队进行 护厂斗争,粉碎这一阴谋。 22 日桂林解放当天,各电厂发电正常进 行。至此,桂林的供电事业才掀开了新的一页。 桂林电厂的命运,既是桂林城市发展史的一部分,更是桂林工 业发展史的一部分。 抗战时期的中国,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给初创的广西工业造 成种种困难。广西各地,尤其是桂东南不断遭受到日机的轰炸,各 种经济设施特别是工厂企业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的目标。但由于广西 一时离战区比较远,因而成为战区工厂迁入的地区之一。 大量的外省工厂的迁入,给当时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桂林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刺激了各类工厂企业的开办。 1938 年后,省内 外工商业者纷纷在桂林、梧州等城市和一些交通较便利的县城投资 建厂。 桂林出现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热潮。 桂林也因此迎来第一次工业大发展的高潮。 徘徊和争议中前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林市首家新建国营工业企业 —— 桂林新生 制造厂(今桂林机床厂)诞生,奏响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序曲。 此后,一批手工业合作社,经过不断组合、提高成为国营工业 企业,如桂林毛巾厂、桂林橡胶厂、电机厂等;一批资本主义商业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合营,如机械厂、轴线厂、染织厂、火柴 厂等,陆续成为桂林市工业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国家和自治区也先 后在桂林投资兴建了棉纺厂、电表厂、制药厂、电机厂、钢铁厂、 化工厂等一大批新的国营工业企业。 1964 年起,中央从指导方针上强调和鼓励大力发展地方工业, 特别是这期间中央做出建设 “小三线 ”的决策,将桂林划为 “小三线 ” 地区,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国家经委、计委,中央有关部、 局纷纷来桂林规划布点,并把一些上海、东北的重工、军工、轻工 企业和科研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搬迁和建设在桂林。 桂林轮胎厂、桂林电表厂、桂林电力电容器厂、桂林长海机器 厂、漓江无线电厂、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第二造纸厂、桂林第三 制药厂、桂林合成洗涤厂等 10 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就是在这期间兴 建起来的。 20 世纪 70 年代,桂林工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 60 年 代和 70 年代初新建和扩建企业,促其竣工投产、达产、巩固提高。 至 1978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3,66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了 32, 1 倍。全市国营工业企业发展到 139 家,比 1960 年增加 1,62 倍。 可以说, 1961 年至 1978 年是桂林确立优势产业和形成全民所 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骨干,以机械、电子、橡胶、医 药、轻工食品为支柱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