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里是位于拉萨老城区的大昭寺广场,多数人还在梦中酣睡,大昭寺门前却已经、聚集了不少早起的人们,他们面对寺门,五体投地,进行连续的大礼拜,从早到晚,日日夜夜,从不间断。这些信众们大都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从全藏各地来到这里,再磕上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个长头,以实现自己内心长久以来的夙愿。在全世界藏传佛教徒的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是圣地。因为在这里供奉着殊胜无比的佛像觉卧。
这部藏族的古代史书《柱间史》,又称《松赞干布遗训》,这里记载了佛祖释迦牟尼即将离世的时候,应弟子们想使师尊的音容传流后世的请求,同意以自己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时的模样分别造像。今天供奉在大昭寺内的觉卧佛,就是这三尊神圣造像中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据藏族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九百年以后,公元四世纪,当时的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将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奉送给了中国南北朝的皇帝姚兴供养。不久以后,佛祖的八岁等身像也流入了尼泊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三百年后着两尊佛像,竟奇迹般的再次相逢了。
大昭寺的法王洞,供奉藏王松赞干布和两位公主,正是这两位公主(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各自带着和亲的使命,直接促成两尊佛像不约而同的汇聚到了雪域高原,在藏民心中她们都是度母(观世音菩萨母性的化身)。
当时的初唐地区正值初唐,唐代著名宫廷画家阎立本画的《步辇图》,表现的就是松赞干布的宰相祿东赞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场景 。而在布达拉宫白宫东门厅内,北面墙面上的这幅大型壁画描绘的则是藏王迎娶两位公主入藏的整个过程。白度母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了释迦牟尼佛的八岁等身像,绿度母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为安放和供奉着两尊佛像,松赞干布和两位公主共同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大昭寺所在地原先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湖泊,名叫卧塘湖。而小昭寺所在地,则是卧塘湖北岸的一片沼泽湿地,那是文成公主来到藏地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车队经过三年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红山脚下。恰巧就在此时,十二岁等身像的木车,沉陷在了湿地之中无法再往前行走。众人无奈,只好在佛像四周立柱并覆盖白绸供养。博学多才的文成公主通过历算,得知此处原来是龙宫的所在地,便决定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放置在此,也就是今天小昭寺的位置。
如今在拉萨市郊的自治区博物馆里还保存着这样一幅壁画,描绘的就是当年文成公主所推算出的古代西藏地形示意图。依据唐代《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文成公主发现雪域吐蕃的地形,犹如一位罗刹魔女仰面朝天而卧,罗刹女的心脏部位恰好就是那处卧塘湖,湖水便是罗刹女新房涌动的血液,因为她认为只有改变风水,把卧塘湖填平震慑魔女,才能顺利建起佛殿。长久的利益雪域众生。于是,藏王先是命人在罗刹女的左右手心等四肢的主要关节部位修建了用于镇魔的昌珠寺等十二座寺庙,又在其他一些风水恶劣的地方分别修建了佛塔、石狮、大自在天雕像、大鹏鸟和白螺。
当这些镇妖伏魔之事均告完成之后,松赞干布来到卧塘湖边,对赤尊公主说:”我抛起的金指环落在哪里,就在哪里为寺庙奠基。”,结果指环坠入湖中,顿时光芒四布,十分吉祥,最终确定了释迦牟尼佛八岁等身像的安放地点。也就是在今天大昭寺的位置。公元647年,藏王和两位公主主持和发动藏、汉、尼泊尔的工匠们共同参与,驱役上千只山羊驮土填湖生地,一项浩大的营造工程开始了。至今大昭寺里还有一个专门的神殿,供奉神羊惹姆杰姆,以纪念山羊们驮土填湖的功绩。山羊驮土填出的土地,藏语称“惹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拉萨”,藏语的意思是“圣地”,这座千年古城也就因此而得名,沿传至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