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九章).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幼小衔接指导 第一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 第二节 如何实现幼小衔接 第一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 第八章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二、幼小衔接的含义 三、幼小衔接的任务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一)儿童种种入学不适 入学不适是指幼儿入小学后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伙伴、陌生课程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 身体上:感到疲劳、无精打采、上学迟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心理上:压力大、哭闹、不说话也不听课、情绪低落、缺乏自信。 社会性上: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回避老师和同学,自理能力不足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二)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及根源 幼儿园 小学 学习环境、教师、朋友、行为规范、角色期望 变 化 孩子的不适应问题不会自动消失,若不及时解决,会导致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一时的学习,还会减弱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厌学、辍学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身心的长远发展。 根源: 必要性: 六个方面的断层: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 第1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 第九章 二、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广义上: 狭义上: 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开展以能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以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在生理和心理、知识和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平稳的过渡,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1 含义 三、幼小衔接的任务 (一)生理适应 生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前,必须具备的适应小学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的身体条件,如体力、自我约束力、手眼协调能力。 首先,健康的身体的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并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 其次,升入小学后,孩子的动手能力集中体现在写作上,孩子手动协调直接影响到字迹的工整程度。 最后,孩子的手眼耳等的协调能力也十分重要。 三、幼小衔接的任务 (二)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接受准备。 家 幼儿园 VS 家、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 专注力 想象力 社会性适应能力 语言能力 好奇心 三、幼小衔接的任务 (三)能力适应 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 第二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 第八章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二、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三、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衔接理解偏差,仅视为大班下学期的任务 (二)幼儿园与家长各自行动互不协调 (三)衔接的形式轰轰烈烈,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四)小学、幼儿园各自单项衔接,使得陡峭衔接严重 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教育是相互衔接的。 一方面,幼儿园采取小学化教学和管理方式,召开家长讲座;另一方面家长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特长班,为入小学做准备。 小学主动性欠佳,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小学教师依靠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解决孩子的入学适应问题,而忽视自己在衔接中的责任。 衔接偏离了重点,侧重的不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及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是技巧和暂时性效果的内容上。 二、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一)树立教育衔接的过程观念 (二)树立教育衔接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观 (三)树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教育衔接一体化的大教育观 (四)树立发展幼儿整体素质、侧重能力的全面衔接观 (五)树立实践中的全程衔接观 (六)树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衔接观 三、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国外幼小衔接典型方案分析 (二)正确实践是有效衔接的保障:著名教育家的经典实践 (三)现实条件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思考: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幼小衔接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国情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 (1)通过游戏、童话、画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前班学生的各种能力。 (2)隆重地欢迎新生。 (3)保持新生入学后与之前生活的一致性。 在学生生活的头几个月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 (4)在头几个星期,要逐步引导孩子进行崭新的生活。 逐步增加学习的时间和任务。 (5)照顾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兴趣。 一年级开始时,不进行“纯粹的阅读课、书写课”和数学课。 (6)注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反对频频提醒(要注意听讲)、预先警告和威胁等方式,让孩子“始终处于智力紧张的状态”,以免造成学生神经的极端疲劳及不安。 三、幼小衔接的策略 (三)现实条件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1、政府层面 2、家长、幼儿园和小学要脚踏实地、共同努力 改革管理体制 努力推行幼教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