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号线围护桩全套筒机械成孔施工方案(6.20模板.docx

十四号线围护桩全套筒机械成孔施工方案(6.20模板.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 四、桩基设计概况 5 五、成孔施工工艺选择 6 TOC \o 1-5 \h \z 5.1 地铁 9 号线七里庄站试验桩方案 6 5.2 地铁 9 号线七里庄站试验桩施工记录 8 六、施工准备 1..3 七、施工部署 1..4 八、施工工艺 1..5 8.1全套管钻孔桩基本施工流程 15 8.2全套管钻孔桩基本施工方法 16 8.3关键技术 18 九、本工程的主要难点 2..0 十、文明施工措施 2..0 十一、安全生产措施 2..1 、编制依据 1.1北京地铁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 1.2北京地铁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甲方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北京地区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范》 (DBJ01-502-99);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6《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 1.7《北京市桥梁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DBJ01-85-2004) 1.8《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J01-12-2004) 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1.10《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56-2001) 1.1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03) 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DBJ-383-2006) 二、工程概况 14 号线丰台北路站位于丰台北路下万丰桥北侧,东西走向,横跨万寿路南延 与丰台北路相交路口,与位于路口北侧南北走向的 9 号线丰台北路站形成换乘。 万丰桥高架桥上跨万寿路南延,东西向布置。立交路口西北象限为冠京大厦及 323 公交车场;东北象限为卢沟桥乡政府及丰台区人大常委会;西南象限为海航招待 所(军队用地);东南象限为东大街东里七号院(军队干休所) 。 丰台北路站为 14号线与 9号线换乘站,14 号线为三层上下行站台叠落式车站, 9 号线为两层岛式车站,两站 T 型“岛 -侧”换乘。 14 号线主体为明挖三层单跨箱 型结构,总长275.800m标准段总宽13.800m,总高23.450m,地面标高 46.150~46.650m顶板覆土 2.5~3.4m,单独设置3个出入口,2个单层风道,5个 疏散口,其编号顺延9号线丰台北路站。4号出入口、3号风道、2号疏散口及3 号疏散口位于车站西端主体外侧 323公交车场用地内;4号疏散口设置在冠京大厦 东南侧,6号疏散口位于路口西侧万丰桥桥下;5号、6号出入口分别位于丰台北 路与万寿路南延相交路口的西南象限与东南象限,4号风道及5号疏散口位于车站 冠京大原|□ Orz—i 二! 冠京大原 | □ O rz—i 二! 3i * ~il 海航第一招待所 北卢沟桥乡政府 北 卢沟桥乡政府 Jd.l! f J n 二网莎——n】一 Si 3 L 丛出| 「 产| U1 ■ : 1 /// ;i f 东大衛东甲七号院 图1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平面位置图 本站主体结构基本全位于圆砾、卵石层中,底板位于卵石层中,地下水位位 于标高 22.4m左右,地面高程为 46.150~46.650m 桩底标高为 13.164m,桩深 32.988~33.468m考虑到普通钻机难以成孔,且速度较慢等原因,结合 9号线车站 围护桩施工经验,本站围护结构采用全套管钻机成孔的钻孔灌注桩施工。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09 地铁详堪 14-12),本工程场地范围内的土层 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层、第三纪沉积岩层四大类,照底 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 11 个大层,具体各土层岩性及分布特征概述 如下: (1) 人工堆积层 岩性特性如下:粉土填土①层:黄褐色,稍密,湿?稍湿,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 含砖灰渣,植物根;杂填土①1层: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灰渣、碎石; 细砂填土① 2 层:黄褐色,松散,湿,含砖、灰渣,少量圆砾填土;圆砾、卵石填 土①3 层:杂色,稍密,湿,含砖、灰渣。 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3(?3.80m, 土质不均,工程性质差。 (2)新近沉积层 岩性特征如下:粉土②层:褐黄色?褐黄(暗)色,中密,稍湿?湿,属中高压 缩性土,局部粉砂、细砂、粉质粘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粉砂、细砂② 3层: 褐黄色,湿,中密?稍密,属中压缩性土,局部粉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圆 砾、卵石②5层:杂色,稍密?中密,湿,标准贯入击数 N = 25?50,属低?中低 压缩性土,局部粉土、卵石夹层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