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治疗胸痹心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之如何治疗胸痹心痛 叶桂,字天士,继承金元诸家学说, 吸取各家之长,对疑难杂症有卓越成绩, 特别对于温热病有突出贡献,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其生平很少著述, 所传 《温热论》 、《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 等书,系由其弟子或后人编集。 叶氏对于杂病的施治方法, 也有许多光彩炫目之处, 以治疗胸痹心痛而言, 清· 程 樑《引经证医》曾评价:“心痛一症,自叶氏另辨” ,如今我们从其医案之中,可 以看到叶氏对于胸痹心痛病证的独到见解。 1.师法仲景,辛滑通阳 《金匮要略》认为胸痹是由于上焦阳气不足,阴邪上乘,正虚邪壅而成,即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此后历代医家俱推崇这种学说,叶氏也继承了这种观 点,并指出:“胸中阳气不运,久而成痹” ,治法上进一步引申,提出了“辛滑” 通阳,“流运上焦清阳” 的高论。 如《临证指南医案·诸痛》曰:“惟用辛润宣通, 不用酸塞敛涩。” 《临证指南医案· 胸痹》华案(四六)曰: “因劳胸痹,阳伤,清气不运, 仲景每以辛滑微通其阳” 。又如《临证指南医案· 胃脘痛》姚案:“议以辛润苦滑, 通胸中之阳。”盖胸痹以阳虚为本,阴浊为标,辛味通阳,可振奋上焦阳气;胸 痹之痰临床性状多为胶腻之物,滑性流利,有导之使去之功,叶氏常用薤白、栝 蒌、半夏、杏仁等。古有薤露之歌,谓薤最滑,露不能留,其气辛则通,其体滑 则降。除以上常用药物外,叶氏还在辛通剂中伍用白蜜,如“阳失流行,胸背痹 痛,桂枝、茯苓、姜汁、白蜜” 。本案中白蜜的功效补益止痛,又滑润利痰,恰 合叶氏“辛滑”通阳之旨。华德元评论“先生宗之加减而治,亦唯流运上焦清阳 为主”。该法对后人影响颇深, 如费伯雄治一胸痹患者 (见《费伯雄费绳甫医集· 胸 痛》),曰:“此胸痹作痛也。治宜通胸中之阳,滑以去着。 ”是为叶氏辛滑通阳法 的继承运用。 2.畅通气机,调理五脏 胸部位居人体之上,内有心肺,心主血,肺主气,二者相辅相承,布散气血 于人体周身,心肺的敷布有赖于机体其他脏腑的功能正常。如若心肺功能失常, 气机不畅,或脾胃升降失职,肝胆疏泄不利,俱能造成人体气机运行障碍,影响 上焦气血的宣布, 脉络痹阻不通而发胸痹, 此为叶氏对胸痹病机及治疗的又一重 大发明。 肺为相辅之官,主宣发肃降,主司人体气的运行,辅佐心气推动血的运行; 若肺气被郁,宣降失职,胸中气机闭塞,脉络瘀阻,则成胸痹。 《未刻本叶氏医 案》云:“气不宣达,胸痹,大便不行。枇杷叶、紫菀、枳壳、栝蒌皮、杏仁、 桔梗”。胸痹病人由于大便不通而引起胸痛,临床甚多见,其病理之一,为肺失 宣降,大肠失于传导,本案即属此种情况。方中枇杷叶、紫菀肃肺化痰;杏仁、 桔梗宣畅肺气,与前二味一升一降;枳壳开胸下气;蒌皮宽胸化痰,枇杷叶、紫 菀、杏仁均有下气润肠通便之功; 共复肺脏开合运动, 宜降有度, 大肠复其传导, 则气宣痹除。 脾胃居中州,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痰浊雍塞上焦, 气血不通,则发胸痹。《临证指南医案· 胸痹》记载:“某(六五), 脉弦,胸脘痹痛, 欲呕,便结。 此清阳失旷, 气机不降? ? 薤白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姜汁七分、厚朴一钱、枳实五分” 。本案上焦清阳不能离照当空,实 乃由于中焦胃失和降,气滞痰凝,阻于上焦所致。治用薤白、半夏宽胸通阳,化 痰去浊;杏仁宣通肺气;姜汁、厚朴、枳实暖中下气,调理脾胃,俾中阳得复, 胃气下降,无由生痰,则上焦之痹自通。 肝主疏泄,其支脉贯膈,注于肺中,肝郁不舒,郁怒化火,或怒伤肝体,肝 气暴涨,气逆于上,反侮肺金,气壅不行,痰浊凝结则发胸痹。 《未刻本叶氏医 案》曰:“气郁痰滞,胸痹不舒。枳壳、槟榔、檀香、乌药(四味磨汁) 。”本方 用枳壳、檀香宽胸理气;槟榔、乌药顺气降逆;宽降结合,有四磨、五磨之义, 以期气顺郁散,生克有序,肺不受侮,气机条顺而胸痹可除。 3.活血祛瘀,宣通络痹 “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阐述了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这是叶氏 对祖国医学的一大贡献。 他的这种辨证思想和辛润通络的治法, 同样体现在胸痹 辨治中。《临证指南医案· 胃脘痛》邵新甫评曰: “初痛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 气,络主血? ? 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 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 ”所以初痛在经, 久痛入络也可以理解为初痛在气、 久痛入血。《临证指南医案·诸痛》曰: “然其独得之奇,尤在乎治络一法。盖久 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此乃古人所未言及” 。 叶桂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 剔且通络脉。络以辛为泄, “辛香可入络通血” ,病在络,通络是治疗大法。以辛 味为主,或必佐以辛。辛味药能行气通血络,辛香走窜,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