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演示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tǐnɡ bá zhuī suí yīn yùn yǎn zòu màn yóu qīn wěn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你弓着腰,府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 ) 2.你好,陡俏的悬崖! ( ) 3.弹凑出一首又一首忧雅的小曲。 ( )( ) 4.它们义味深长地对视良久。 ( ) 5.我们的心也平平直跳。 ( ) 三、用“\”划去句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精巧、细密)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藏、蕴含、包含)的生命的奥秘。 2.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举起、支起、撑起)的巨伞。 3.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交谈、攀谈、寒暄)得很投机似的。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劳、勤奋、勤勉)地奔忙呢? 四、给带点宇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野:①野外;②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③不讲理,没礼貌;④不受约束。 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 ) 2.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 ) 3.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 ( ) 异:①不相同;②特别;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⑤分开。 4.雨珠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 ) 5.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 6.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秀美后,置身于张家界的索溪峪,感受到异样的美。 ( ) 菊:①形态;②情况;③陈述或描摹;④叙述事传的文字。 7.索溪峪的山奇形怪状。 ( ) 8.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 ) 五、我会选。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红”是( ) A.叶 B.花 C.果 2.“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呢?”诗句是 (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六、加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在这充满野性的山水间行走。 游人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2.草虫为生活勤勉地奔忙。 草虫能演奏优美的音韵,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七、按要求写句子。 1.在这山水间行走,人们渐渐变得“野”了起来。(改为反问句) 2.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仿写拟人句) 八、修改病句,尽量用修改符号修改。 1.那座古桥是我要首先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2.它既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3.我似乎听见火山爆发的远古声浪。 九、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山中访友》是写作者去山中访问一位老朋友的事。 ( ) 2.《山雨》一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描绘了山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 3.草虫的“村落”其实就是杂草丛边小虫们的洞穴,作者把它们想象成了一个村落,他是多么喜欢这些小生物呀! ( ) 4.《索溪峪的“野”》一文采用先分后总的写法,分别从“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 ) 5.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 ) 6.从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可看出作者元稹爱菊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 ( ) 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文档评论(0)

158****8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