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基因番茄的研究进展
【目录页】
1研究背景
2转基因番茄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转基因番茄安全性的考虑
4展望
研究背景
转基因植物( transgenic plant)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手
段将从不同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
酶切和连接,从而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其导入植物
细胞基因组中,使新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整合、表达,并
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
此获得基因改良植物,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
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1983年,转
基因植物(烟草和马铃薯)首次诞生。1986年,转基因抗虫
和抗除草剂植物开始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首批转基因
植物产品——延熟保鲜的番茄和抗除草剂棉花在美国获准
进入市场营销。
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世界性蔬菜,
在蔬菜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基础生物学研究
中的重要对象和模式植物,随着番茄深入研究,而且易
于转化,转基因番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
转基因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番茄已被研
制成功,并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目前,在抗病虫害、抗
除草剂、抗逆、延迟成熟、雄性不育等方面已经获得了转
基因番茄植株,同时利用番茄作为植物反应器生产医药蛋
白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基因的究进展及应是
抗病转基因番茄
、延迟成熟转基因番茄
、植物生物反应器
抗病转基因番茄
目前抗病的转基因番茄主要包括抗
病毒、抗真菌及抗细菌病害等3个方面
的研究内容。
1、抗病转基因番茄
烟草花叶病毒(TM)、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
花叶病毒(AM)和番茄黄花卷叶病毒(TYCV)等是引起
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病原。在番茄转基因抗病毒育种中
主要利用病毒的外壳蛋白 Coat protein,CP)基团,
复制相关蛋白( 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EP)基因、卫星RNA基因和病毒片段的反义RNA基因等。
外壳蛋白(CP)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可以干扰病毒脱
衣壳,抑制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和积累从而
使转基因植株获得了病毒抗性
1986年, Powen等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TMV-CP)转入番茄,这是第一例转基因番茄。
1998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首次在国内成功获得转基
因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番茄“8805R”,实验通过将CP基
因导入番茄细胞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在分子水平上证实外
源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并得到高效表达。经过人工接种
鉴定,结果表明对cMV具有较好的抗性,并通过批准进行商
业化生产
2、抗真菌、抗细菌病转基因番茄
番茄的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番茄自身的抗病基因、
植保素基因等。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可以降解病原菌的
细胞壁,从而破坏病原菌,降低真菌的侵染性。
高等植物本身不含几丁质,但受到真菌、细菌和病
毒的感染时,几丁质酶活性迅速提高,因此,几丁质酶
被认为与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有关。番茄抗真菌、细菌
病转基因主要是利用植物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采用
基因转化方法培育出的番茄对晚免疫和枯萎病有良好的
防治效果
番茄的细菌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斑点病、青枯病及溃疡
病等。早在1999年Ta等人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来源于辣椒
的Bs2基因(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基因)转入番茄中,获得的
转基因植物对由黄单孢菌( Xanthormonas campestris)引
起的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性明显提高。
2009年Chen等将水稻的丁质酶基因和苜蓿的防御素基
因同时转化到番茄中,经接种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胞菌
( Botrytis cinerea)鉴定,同时含这两种基因的转基因
植株表现出对灰霉病的高抗性。植物的植保素和抗菌蛋白
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可以调动自身的防御反应,加强
抗病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5) 必修第一册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Reading and Thinking课文解析&逐句翻译课件(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制造业采购付款制度及流程设计.docx VIP
-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版).pptx VIP
- 含硅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课件】海陆的变迁+课件+第一学期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中国精神的PPT课件.pptx VIP
-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件.pptx VIP
- 说课课件进出口贸易实务.pptx VIP
- 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pdf
- 进出口贸易实务手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