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括 专转本文言文复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数词用作动词 1. 六王毕,四海 一 2.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 于楚也。 3. 士也罔极, 二三 其德。 4. 因驮黄檗人往,不 一 。 从属二主 二、数词用作名词 1.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统一 一变再变 (不) 一一叙说 反馈练习: 1. 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 且庸人尚 羞 之,况于将相乎? B. 于其身也,则 耻 师焉 小 学而 大 遗 C.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行 善 而备 败 D. 然而不 王 者,未之有也 沛公今事有 急 ,亡去不义 A 2. 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 目 项王 项伯杀人,臣 活 之 B. 常以身 翼 蔽沛公 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C. 欲因此时 降 武 太夫人使婢受囊 出 之 D. 善 万物之得时 宾主尽东南之 美 C 3. 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将军身披 坚 执 锐 绝 云气,负青天 B. 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眄庭柯以 怡 颜 C. 何久自 苦 如此 大王必欲 急 臣 D. 不知将军 宽 之至此也 秦王恐其 破 璧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C 4. 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卒 廷 见相如 然陈涉 瓮 牖 绳 枢之子 B. 谨 庠序之教 树 之以桑 C. 又岂人 见 会胜帝耶 恒 从 小奚奴,骑距驴。 D. 则刘病 日 笃 上 食埃土, 下 饮黄泉。 D 学习目标 识记 18 个虚词,掌握虚词的用法。 重点是理解词语的意义,难点是理解词语的用 法,即词性。 文言虚词 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则 与 之 乎 者 也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 焉 (蒲松龄《促织》)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 ③颠而不扶,则将 焉 用彼相矣(《论语 · 季氏将伐颛臾》) ④圣心备 焉 (荀子《劝学》)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 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 “伏在那里”。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 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 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 “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一、看具体语境 转本复习之 文言文阅读 考纲要求 一、理解: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分析综合 1. 筛选文中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 口诀:务求甚解,又 不求甚解 如何读懂选文(读两遍) ( 1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 2 )然后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一遍读) 人物传记类 : ①传主是谁,哪朝哪代人? ②介绍了他那些情况,与谁曾有过怎样的交往? ③他在何时何地担任过何职,有过什么作为,曾做过哪 些善事或有什么恶行? ④人们(作者)是怎么评价他的。 记事性或抒情性散文 : 要弄清文段写了什么事(景),作者因何原因写了这些 事情(这些景),以“事件”(景物)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 清文章思路。(事 —— 议论;景 —— 抒情) ( 3 )再次逐层切分,弄清主要意思。(第二遍读) 尽量弄清每段的段意、中心。切分层次的依据: 交 代 时间或年代 的相关词语;交代 地点 的相关词语;交代 传主官职变迁 的相关词语;交代 某件事情起止 的相关词 语;交代 其他人出现 的词语。 ( 4 )题文对照,定向阅读,逐题解答。 ( 5 )注意点: Ⅰ.阅读时关键之处、重要词语、过渡句等及自己不 懂的字词要做记号提醒。 Ⅱ.文段后的注释要注意(有提示作用)。 Ⅲ.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语句要联系上下文。 IV. 文章有时议论为主,往往卒章显志。 文言实词 “ 常见实词” ,我们以 课文注释 中的实 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 语境 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中,根据上下文意限 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4. 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 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送书于庭: ⑷召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⑺ 赢粮而景从: 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邀”,邀请。 通“捧”,用手托。 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通“按”,察看。 通“穆” 通“熟”,仔细。 通 “影”。 通“授”,讲授。 文言实词 之通假字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