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记缘由 (叙事) 总写岳阳楼 (描写) 湖景引发心情 (描写、抒情) 作者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议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答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解答1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背景介绍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解答2 解答3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解答3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时 品德高尚的人
探求
或许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朝廷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结构特点:
教师点拨
写景
排比段 并列结构
描写和抒情
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 有形有味--岸芷汀兰 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句式
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
表达方式:
教 师 点 拨
碑文欣赏
解答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课文赏析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结构特点:
教师点拨
写景
排比段 并列结构
描写和抒情
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 有形有味--岸芷汀兰 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句式
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
表达方式:
教 师 点 拨
课堂小结
1.一词多义
国
2.古今异义
制
3.通假字
具
4.虚词
以
(国防 /国家 /国都 )
或
(有时 /或许)
居
(处在 /居住)
通
(通过/顺利/通晓 )
旷
(开朗/宽广 )
同“俱”,全,都 ;
属
同“嘱”,嘱咐
(规模/制度 )
备
(详尽/准备 )
景
(日光/景物 )
尝
(曾经/品尝 )
微
(没有/微小 )
(来/因/凭/用来 )
其
(代词:他,他们/语气词/代词:他的 )
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读3、4两段,思考: 这两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这两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声、色、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