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国现代史复习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

中考中国现代史复习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 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3、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对外开放的目的: (1)吸收侨资、外资; (2)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3、深化 (1)时间: 1992年 (2)重点: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平均分配,吃大锅饭 政企不分,企业没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 海南 长江三角洲 浦东 厦漳泉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喀什 喀什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3、深化 (1)时间: 1992年 (2)重点: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 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3、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对外开放的目的: (1)吸收侨资、外资; (2)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3、深化 (1)时间: 1992年 (2)重点: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平均分配,吃大锅饭 政企不分,企业没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 海南 长江三角洲 浦东 厦漳泉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喀什 喀什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3、深化 (1)时间: 1992年 (2)重点: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 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开始于 年10月1日的 至今,结束了 ,开始向 过渡。 1949 开国大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6: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八下教材第59页—第60页)和(八下教材第60页—第63页) 考 点 解 读 1.背景 (1)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人心所向 (2)“两个凡是”的提出 阻挡纠错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思想基础 大讨论的性质 解放思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 时间: 1978年 3.地点: 北京 4.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停止使用____________ 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经济建设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 否定了 的方针,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 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 5.意义: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完成了党在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起点。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具有深远意义(伟大)的转折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政治和社会问题(1)人们要求(2)当时?两个凡是 2、思想条件:展开了一场关 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民? 1978年底 北京 1、思想:彻底?重新确立? 2、经济:停止?作出? 3、政治:实际上形成了? 1、转折 2、开端 3、进入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 城市的改革 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深化(1992) 经济特区(1980) 开放格局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农村的改革 (1)时间: 1978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特点) 责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1)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推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3)使农村走向富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作用 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2、城市的改革 (1)时间: 1985年 (2)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平均分配,吃大锅饭 政企不分,企业没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