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题:回答问题 3.计算24×24×24后,四位同学的答案分别是13806,13428,13824,13902.其中只有一个同学算对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多少?把你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写在下面。 重在考查数的敏感 (1)答案找错,不得分 (2)只写出13824是正确的,没有理由,得两分 (3)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表述原因,得5分 用算尾数的的方法表述原因,得8分, 想到算尾数,但是4×4×4当成4×3,选择了13902,策略对,但是算错,得2分 1.制定合理的评测体系 2.重视计算教学的算理 3.落实简算教学的要求 4.强化估算教学的力度 三、对策 4.强化估算教学的力度 三、对策 1.制定合理的评测体系 2.重视计算教学的算理 3.落实简算教学的要求 4.强化估算教学的力度 5.关注计算结果的合理 6.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三、对策 准确性 合理性 简洁性 灵活性 (1)适当前置“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特征 关系 (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①“做”三角形,感受它的边、角和顶点。 感 知 表 象 形成概念 ②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围 议 算 画 想 (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③通过量、剪、折等活动,体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量 折 剪 (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④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体验对边互相平行,感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3)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质疑 解疑 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5 4 1 2 3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不变方面 (1) 从已有经验里提练出新的数学概念 ① 循序渐进,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 循序渐进,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不变方面 (1) 从已有经验里提练出新的数学概念 ② 联系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探索三角形的分类。 ② 联系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探索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不变方面 (1) 从已有经验里提练出新的数学概念 ③ 量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③ 量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练习 ① 画图形——按要求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加强对图形特点的了解。 ② 分图形——把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 梯形分成两部分,体会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 ③ 拼图形——用两个或几个图形拼成一个较大的图形, 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④图形等积变换——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感受图 形的变化,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 ⑤ “动手做”——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画出雪花图案。 1.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例1 “列”“行”的概念,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座位 例2 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2.编排特点及实施建议 确定位置 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变化方面 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确定位置 不变方面 ① 在现实的情境里教学数对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① 在现实的情境里教学数对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确定位置 不变方面 ②应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点的位置 确定位置 ②应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点的位置 多边形内角和(探索规律) 提出问题 探寻方法 个案研究 类比联想 归纳结论 数学表示 回顾反思 收集数据 推算到“亿” 换算成较大单位 一亿有多大(综合与实践) 提出问题 比较分析 设计方案 拓展延伸 数字与信息 (综合与实践) 提出问题 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 一、监测内容 (1)基本运算技能:如口算 、笔算 (2)灵活运算:如根据参与运算数据的特点灵活计算 (3)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如纠错题 (4)估算 (5)对算理的分析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算法 测试类型 二、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 第四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直接在算式后面写出得数,不能口算的把 计算过程写在算式的下面。 36×25= 410×20= 201×34= 880÷60= 考核计算方法的灵活选择 第2题直接写结果,得两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