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混凝土柱预应力转换大梁施工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5 - 劲性混凝土柱预应力转换大梁施工技术 介绍劲性砼柱上预应力转换大梁的梁柱钢筋节点处理、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和混凝土浇筑技术 一、工程概况 武汉**医院外科病房大楼,是一栋智能化超高层建筑,以640张病床、36间手术室为主的综合性外科病房大楼。位于**大道**医院内。地下2层,地上32层,总建筑面积74117㎡,建筑高度144.7m。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造型新颖,主裙楼均呈圆弧形,整体呈橄榄状。建筑物平面中部设有四根劲性混凝土柱,其中两根支承位于主楼三—四层(11.770~16.470)的特大型转换梁(24m×1.1m×4.7m)。该转换梁是三根LKZ401(850×1100)的承力空中基础,LKZ401从标高16.470直达建筑物30层顶板118.570标高处。 劲性混凝土柱无粘结预应力转换大梁,系指建筑物竖向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水平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深梁、大梁的新型结构。 二、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劲性混凝土柱、转换梁施工,是保证三根LKZ401的施工质量和整个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 1、劲性混凝土柱梁节点处理。劲性混凝土柱在建筑物中的平面位置见图一,其钢骨呈“十”字形,两根弧线型梁和折线型梁的钢筋需贯穿钢骨腹板、劲性混凝土柱箍贯穿钢骨牛腿。贯穿孔的数量多,孔型多,既有普通热轧钢筋孔,又有预应力筋孔。转换梁处,单层钢骨开孔达204个,所有这些贯穿孔的标高和轴线定位要准确,制孔精度要求高,如何保证转换大梁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是施工重点之一。 2、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截面尺寸为1.1m×4.7m,跨度为3×8m,属大跨度梁。转换大梁自重大、施工荷载大,支撑体系设计需重视。 3、转换大梁混凝土(强度C60)施工。施工缝的留设、混凝土浇捣的密实度及其养护。 图一 劲性混凝土柱及预应力转换大梁平面位置图 三、劲性混凝土柱预应力转换大梁施工 1、劲性混凝土柱梁节点施工图深化设计 根据以上特点及要求,结合柱梁节点内各种钢筋的相对空间位置,运用CAD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将柱梁节点交汇处所有柱筋、梁筋与钢骨的相对位置准确施放在图纸上,以保证钢骨上贯穿制孔标高、轴线的准确性。在此阶段,确定梁内钢骨牛腿几何尺寸,形成钢骨柱钢筋定位制孔图(见图二)。 2、劲性混凝土柱钢骨制作、运输、吊装、就位、空中焊接处理。 根据钢骨柱钢筋定位穿孔图确定钢结构各节点、构件分段细节,做好钢骨细部加工详图设计工作;构件在加工厂制作,制孔皆采用钻床制孔,严禁现场制孔;对需开的孔进行编号、核查,再制孔,制孔过程中孔壁保持与构件表面垂直;制孔完毕后孔周围的毛刺、飞边用砂轮打磨平整。 采用公路法进行运输。由专人全面负责钢结构的运输及协调指挥,并负责运输途中相关事宜的联系与处理,保障落实运输技术及安全防护措施。 构件吊装前对土建纵横轴线、标高、预埋件水平度等进行检查、复测、验收,并用红油漆标出明显、准确的标志;上下结构的钢骨对接,吊装就位后,必须立即将其固定,以便钢骨焊接;临时固定措施的可靠性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本工程采用螺栓、连接板将上下吊装耳板作临时连接。 钢骨重量大,最大达5.6t,经计算,吊装耳板采用20×140×330钢板,连接板采用16×80×700钢板。吊装耳板与钢骨四个方向翼板沿长度方向焊接,在耳板上开直径为26mm的三个圆孔,连接板上开直径为26mm的六个圆孔。耳板既可用于吊装耳板用,又可调节上部钢骨的底部标高,留出熔透焊焊缝尺寸,标高调节好后,装上连接板与螺栓,即可水平施焊。 3、转换大梁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针对多工种施工交叉作业,制定了转换大梁施工顺序: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搭设梁底模支架→底模就位→放底筋→搭大梁侧模架子→放大梁上部四层面筋(从下往上,分别锚入大梁底标高下40d)→放箍筋→放中间水平筋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上下开口箍单面搭接焊10d→绑吊筋→放25厚大理石垫块→大梁钢筋检查→大梁钢筋笼整体下降至设计标高→支吊模(在三层板面上1700高)→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并养护(大梁2500高处留设水平施工缝)→搭大梁顶部所在层的框架梁底模脚手架及支底模→绑大梁顶部所在层另一个方向的框架梁筋→插上部柱插筋(3根LKZ401,2根KZ11收截面、变主筋型号)→关大梁剩余侧模→浇第二次大梁混凝土→养护→拆模→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 3. 2转换梁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 由于本工程从一层板开始,由于预应力张拉的需要,逐层都留有许多后浇带与后浇板块,一层后浇带与后浇板块后浇部分在转换梁施工前早已施工完毕,且砼强度已达100%,考虑自重及其它荷载,夹层与二层板标高处由于后浇带而断开的梁底模均不能拆除。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转换层垂直荷载要能有效地传递到地下室顶板,即一层板,故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为关键问题所在。 转换梁对应部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