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缺陷——兼评《物权法》第188条之动产抵押登记.pdf

试论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缺陷——兼评《物权法》第188条之动产抵押登记.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简介: 动产抵押的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物权法上“不动产抵押——动产质 押”的二元化担保物权格局,并给传统物权公示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动产 占有或交付之公示制度已无法起到公示作用,登记的公示方法转而延伸到了动 产抵押权上。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统一采登记对抗主义的动产抵押公示效 力;而登记对抗主义的症结在于,该公示方法及效力导致传统动产物权变动规 则体系的分裂。本文通过检讨动产抵押的公示制度来管窥该制度的先天缺陷, 并通过制度比较,建议在未来的我国立法中,废除动产抵押,转而规定让与担 保来发挥其制度功能。 The system of chattel mortgage has not only changed completely the pattern of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traditional real rights law, which holds the dualism of ‘immovables-mortgage’and‘movables- pledge’, but also challenges the publication method of the traditional property law. Since possession or delivery of chattel can’ t take its effect, registration has been applicable to chattel mortgage. The new promulgated Real Rights La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kes the stipulation of registration antagonism of chattel mortgage, which destroys the traditional chattel variation system. Since chattel mortgage has its inherent defec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uggests Chinese legislation supersede entirely chattel mortgage with the system of alienation guarantee. 动产抵押制度在罗马法时代即已存在,但在当时被视为是一种危险的制度,随 着物权公示公信法定原则的确立,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近代民法典,在 制度设计上抛弃了动产抵押制度,以维持传统物权法上“不动产抵押——动产 质押”的二元化担保物权格局。为适应融资的需要,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民法”为代表的现代民法,针对特定动产,开始以特别立法的形式承认动产 抵押制度。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解释》)以及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 权法》)都规定了动产抵押制度,使我国抵押制度突破了传统抵押制度对典型 担保的设计,抵押权的客体延伸到动产的领域。但是,由于体例的安排未臻完 善,该制度在理论上产生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试从公示制度着手管窥 该制度的缺陷。 一、大陆法系各国立法对动产抵押制度的不同态度 罗马时代的抵押制度,其标的物多限于不动产,虽然动产抵押制度在当时也初 露端倪,但对于动产设定担保,多设立质权担保。近代大陆法系各国基本沿用 了罗马法的这种担保设计体系,构建了以土地为中心的抵押权制度。如1804年 的《法国民法典》第2114条规定:“抵押权,是指对用于清偿债务的不动产设 定的一种物权”;第2119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不得就动产设定抵押权”。在 《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 中,也均持动产仅得质押,不得抵押的态度。[1]其中,《德国民法典》在担保 物权制度的设计上,将不动产担保与动产担保严格区分开来,不动产担保以 “抵押权”为原型,抵押权是一项不以占有的移转为要件的土地上的物权性负 担,故典型的动产担保只能采取质权的方式设立,且必须移转担保物的占有。 简言之,德国的立法与学说也不承认动产抵押制度的存在。可见,动产只能质 押不能抵押,这是近代法所确认的选择。[2] 而为了企业融资的需要,从1933年起,日本开始以特别法的形式,先后制定了 《农业动产信用法》(1933年)、《机动车抵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