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生产技术 第一节 酶的性质与作用机制 酶的性质与作用机制.pptVIP

酶制剂生产技术 第一节 酶的性质与作用机制 酶的性质与作用机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酶制剂生产技术 兰欣 QQ群:酶制剂生产技术 229109091 模块一、酶学基础 学习情境一 酶的性质及作用机制 工作任务 (一) 酶的定义 工作任务 (二) 国际命名与分类 工作任务 (三) 酶的组成形式 工作任务 (四) 酶的作用机制 工作任务 (一) 酶的定义 什么是酶?大家知道哪些酶制剂产品? 一 对酶的认识和研究历程 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实践,人类几千年前开始制作发酵食品。 1833 年,Pagon Persoz 从麦芽中得到一种能水解淀粉的物质——淀粉酶。 1878 年,Kühne 将这类生物催化剂统称为“酶”(Enzyme) 1887年,Buechner兄弟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酵母提取液也能使糖生成酒精,证实了发酵与细胞活力无关,并表明了酶能以溶解的、有活性的状态从破碎的细胞中分离出来。 1926 年,Sumner 从刀豆中提取脲酶,得到结晶,证明是蛋白质。后来,先后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晶 1969 年人工合成牛胰核糖核酸酶。 1983 年,发现核酸的催化功能——1989 获诺贝尔奖 二 定义-酶(enzyme) 早期是指in yeast, 在酵母中的意思,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醉酒那点事儿 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聚会、k歌、应酬。。。喝酒是在所难免的。。。但为什么有人一杯酒就倒有人却千杯不醉!!!NOW,LET ME TELL YOU! 其实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 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CH3CH2OH—乙醇脱氢酶—C2H4O—乙醛脱氢酶—C2H4O2 最终再氧化为CO2和H2O 那要怎么样防醉酒呢? 1、喝酒前后都可以喝点牛奶或豆浆让其里面的蛋白质与酒精反应。 2、喝酒后千万不要喝茶或醋这样会加增醉酒不适。 3、酒后可以吃点水果如西瓜、葡萄、香蕉、梨、苹果 当然了。。。还有其它方法! 工作任务 (二) 国际命名与分类 2.1.习惯命名法 国际酶学委员会于1961年提出了酶的系统命名法和系统分类法 ,这之前用的都是习惯命名法: (1)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命名,如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称蛋白酶。有时加上酶的来源,如胃蛋白酶。 (2)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来命名,如水解酶催化底物水解,转氨酶催化一种化合物的氨基转移至另一化合物上。 有的酶将上述两原则结合命名,如琥珀酸脱氢酶是催化琥珀酸氧化脱氢的酶,丙酮酸脱羧酶是催化丙酮酸脱去羧基的酶等。 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sion) –简称EC. 已发现生物界约4000多种酶 按习惯命名,就会出现一酶多名或一名多酶的混乱---------一个酶只能有一个名称 为什么要统一命名 2.2 国际系统命名法 每一种酶都有一个系统名称(systematic name)。系统名称应明确表明:酶的底物及所催化的反应性质两个部分。 如果有两个底物则都应写出,中间用冒号隔开。此外,底物的构型也应写出。 如谷丙转氨酶,其系统名称为L-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如果底物之一是水,可省去水不写。如D-葡萄糖-δ内酯水解酶,不必写成D-葡萄糖-δ-内酯:水水解酶。 命名练习 做几个小练习,命名下列催化反应的酶: 1. 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2. 丙氨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 3. 小贴士-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主要生存于肝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假如有1%的肝脏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而,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脏功能损伤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但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谷丙转氨酶的增高。因此对谷丙转氨酶偏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   使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因素有很多,如:急性肝炎、服用药物(特别是对肝脏伤害的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剂量时,及其有些胆道病症、心脏病时的心力衰竭,发烧等等病症。 2.3 国际系统分类法 将所有已知的酶按其催化的反应的类型,分为六大类,分别用1,2,3,4,5,6的编号来表示,依次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再根据底物分子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亚类又按顺序编为若干亚亚类。均用1、2、3、4……编号。因此,每一个酶的编号由四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