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 汪曾祺 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 1】 汪曾祺( 1920 年 3 月 5 日— 1997 年 5 月 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 1943 年开始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50 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 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 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 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对于性灵散文在 90 年代的繁盛,汪曾祺的功劳是首当其冲,如孙郁所对他 的评价:“他的杰出性在于,回复了传统的艺术品格,将非我的艺术,还原到真 我的性灵世界。 当代文学的这种精神上的调整, 可以说是从他开始的。 ”他的散 文似道实儒,他对文气的推崇, 他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传统散文和现代散文的沟 通,都可作为他的贡献。他在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的封面上自述:“此集诸 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汪曾祺《蒲桥集·序》作家出版社 2000 年 7 月)这段自评从他的散文的题材和行文特点两方面作了印象式的评价,有益于我们对他的散文的欣赏。他的散文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 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就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 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 在讲求“真”的散文这一文体中, 他更是紧贴着文中 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 品类散文,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 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说过“毕竟,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是主体” (《目看两不厌》 ,《汪曾祺全集》 卷 5,406 页), 他不会把自己淹没在景物和历史中。 如凡到过泰山的文人在写泰山时无一不写它 1 / 12 的雄伟浑厚,可汪曾祺在《泰山片石》中却写到:“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 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本来是写泰山的,却在泰山之“大”中,一下子发 现了小小的“我”, 于是就写出了“我”眼中的泰山——担山人、 石刻、所食野菜,即使写泰山的云雾,也无一句写其壮观的,反倒只写了雾所带来的麻烦。泰 山的这些小而平常之处着了汪曾祺的平淡色, 还着了他的文人色, 一个接一个典故,说古考据,却没让人感觉到味同嚼蜡的“吊书袋”, 原因即在于这些故纸堆里的考据并非死的学问的罗列, 处处以“我”的眼光和心绪量之, 处处显个人情趣。所以他入笔看似平淡, 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 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二. 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 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 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 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 默。”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 杂不动声色的幽默, 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 而是慈眉善目 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 《跑警报》中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 失恋者,侯兄送伞“贵在永恒”的故事 ,众人皆逃难便有用不完的水, 于是在警报中总是留守的煮食莲子者和洗头者,有趣,好玩,面对灾难不在乎,读者于笑中体会到我们民族生存的韧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和《金岳霖先生》等追忆逝者的散文,汪曾祺的幽默笔触使所记人物跃然纸上,在记忆里鲜活起来。金岳霖聚会时捉虱子的自嘲, 80 岁时坐三轮逛王府井的偶发童心 ,, 让我们于幽默中接近人物。 一双慧眼于世俗生活中发现乐趣,就是一种幽默。在昆明吃汽锅鸡,说成:“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昆明菜》 《汪曾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349 页)“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塞蒂的诗, 布朗底的小说, 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的联大女生。(《昆明的果品》 359 页) . 文言与现代白话于一炉的独特语言 李陀在《道不自器,舆之圆方》中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把白话‘白’ 到了家,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 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 ,, ” (《重读大师——激情的归途》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355 页 1999 年第一次版)这足以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

文档评论(0)

183****9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