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期末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原理复习 德育概述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是人们自觉形成和遵守的 。包括私德、公德、职业道德。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P2) 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小德育); (2)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的一种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大德育) “德育”一词最早由英国学者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提出来。 中西方德育差异的表现(P4): 1)德育概念的差异(中偏广义、西偏狭义) 2)德育内容的差异(中偏家庭伦理、西偏社会公德) 3)德育方法的差异(中偏认知、西偏行为) 5.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1) 道德认知: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2)道德情感: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道德意志: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道德行为: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6.德育形态的嬗变(P8): .政治形态德育(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知识形态教育(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生活形态德育(21世纪以前);生命形态德育(21世纪以后) 生命形态德育的几种表现(P10): 1)德育应以生命为基础;2)德育应以呵护生命为职责;3)生命应以提升、完善生命为追求 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补充) 有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二)有助于把握德育的发展规律,深化德育改革,提高德育实效;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二章 德育的理论基础(1、2、3、4为自己补充的内容) 1.德育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 2.德育是哲学的母体和根基,是德育的理论基础,是德育的思想源泉。哲学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爱智性等特点 3.哲学的功能:1超越局限,提升境界2启迪智慧,丰富人生3改良精神,升华灵魂。 4.德育过程是学生道德人格、价值理想的形成过程 5.公民——臣民——人民的关系? 公民: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自由、独立、平等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内涵。 臣民: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 人民:则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概念,指以劳动群众为主题的全体成员。 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P28): 1)公民教育提升了德育的品格,使德育具有主体性意识。 2)德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使公民教育具备现实可能性。 7.公民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及启示(P28): 1)公民教育是对传统德育的重要补充,应重视和深化对公民教育的研究。 2)公民教育实践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促进了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协调发展。 8.我国德育现状(P31):德育泛政治化、不以人为中心、方法贫乏、法律体系不健全。 9.生命道德教育(教育内涵):是对知识性、工具性教育的反思和超越,站在提升和完善生命的高度和视角重新审视生命、人、教育,主张教育要认识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和完善生命。 10.生命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启示(P33): 1)汲取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树立生命化德育理念,使德育真正成为关心、呵护、提升、完善生命的事业; 2)借鉴生命教育的实践经验,构建生命化德育模式,推动生命化德育在实践中的积极有效开展。 11.生命道德体验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P35): 1)关注体验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时间时空,凸显人的道德体验过程和道德体验境界; 2)悉心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 3)重视关系互动和情感的作用机制,注重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4)把“教育者”成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成为“体验者”达到至善美的境界 12.认为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的是:苏霍姆林斯 13.信仰是主体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信赖和执着追求 14.信仰教育受到关注的原因(P41):信仰的迷失、德育的危机、信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5.鉴于人们对信仰教育的忽视,德育应该多哪些努力(P45)? 1)确认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在道德教育体系内部实施信仰教育 2)确认信仰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独特地位,使之成为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3)完成教育活动对教育现象应有的终极价值关怀 16.德育与生活的关系(P46):道德教育源于生活;道德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道德教育只能在生活中;道德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可能的生活”。 17.“德育生活化”的几个表现(P49):1)德育目的的生活化;2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