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第6课精品教学案苏教版.docx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6课精品教学案苏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学习内容 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 德和习惯。 学习目标 2、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 情付出。 【知识与能力】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 。 学习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学习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学法提示 合作探究法、体验归结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 1、阅读“生活在线” (P53),大家有何体会? 2、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一些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都把 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4、要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什么?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1 、议一议: 请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谈谈自己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理解。 ● 教师归结提示。 2、谈一谈: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呢? ◆ ◆ ◆ 1 3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让他人干他所不喜欢的事呢?别人 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 ■ ■ 4、想一想: (文本 P55)能进行一些补充吗? 三、训练反馈: (练一练) [ 一] 、精挑细选 走进生活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的基本意思是说( ) A、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力强加给别人 B、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强迫别人不能去做 C、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可以送给别人以发挥它的价值 D、自己不想做的事,强迫别人一定要去做 3、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对我们的正确启示有( ) ①只有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 ②你不想别人欺骗,你就不应该去欺 骗别人 ③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④只有在别人关爱我的前提 下,我才去爱别人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二] 、思考探究 理解生活 请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的理解,并说说打算怎么去做。 四、总结指导: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如: “假如是 你会不会这样 ?”“如果不这样会怎样 ?”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们 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 2 五、学习感悟: 创造和谐的校园,需要和谐的理念和言行;构建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 思想和风尚。为了校园的温馨,社会的和谐,让我们从我做起,在思想上牢固 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真正践行“将心 比心,推己及人”理念! 3 附录: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答: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 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 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 2、答:爱;让世界充满爱。 3、答: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4、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二、探究交流 1、议一议:●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从词 面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 。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 单。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之 一。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 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2、想一想: 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 应该提高个人素养, 学会同情人, 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之心, 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如:“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 ?”“如果不这样会怎样 ?”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 容他人,谅解他人。 3、找一找:(略) 4、看一看:(略) 三、训练反馈 ( 一)精挑细选· 理解生活 1.C 2.A 3.B ( 二)思考探究 理解生活 (略) 4 第六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学习内容 第二框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爱心是博大的,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 2、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 谐社会。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会表达友善态度、感恩 心情的合适方式。 2、懂得爱是有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