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噬菌体7版修改.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第 4 章 噬菌体 主讲教师:胡四海 p47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 定义: 是感染 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 体、立克次体 等微生物的 病毒 。 ? 特性: ? 个体微小 :需用电镜观察,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 ? 分布: 极广— 有细菌的地方,就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1 、 形态与结构 ① 蝌蚪形 ②微球形 ③细杆形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 结构: 由 头部 和 尾部 组成; ? 化学组成: 蛋白质与核酸; ? 核酸类型: 为 DNA 或 RNA (只含一种核酸) 大多数 DNA 噬菌体的 DNA 为线状双链; ? 噬菌体 具有免疫原性; ? 抵抗力: 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头部 尾部 蝌蚪形噬菌体以 尾丝和尾刺 吸附于宿主菌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1. 毒性噬菌体 : 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 产生许多子 代噬菌体 ,并最终 裂解细菌 。 2. 温和噬菌体 或 溶原性噬菌体 : 噬菌体 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 中, 不产生子代 噬菌体 ,也 不引起细菌裂解 ; 但噬菌体 DNA 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 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2. 温和噬菌体 (溶原性噬菌体) 1. 毒性噬菌体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 1 、增殖方式:复制 2 、增殖过程: ? 吸附 (adsorption) ? 穿入 (penetration) ?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 成熟与释放 (mature and release) 复制周期 或 溶菌周期 —— 从噬菌体吸附开始,到宿 主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为止,称为~。 (详见第 23 章第 3 节病毒的复制)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噬 菌 体 的 溶 菌 周 期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毒性噬菌体裂解 宿主菌后的表现 液体培养基 → 混浊菌液变澄清 固体培养基 → 形成 噬斑 ? 噬斑: 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噬菌体和宿主菌液 混合接种培养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 透亮的溶菌空 斑 , 每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 菌后形成 。 ? 噬斑形成单位: 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积内 的噬斑形成单位,即噬菌体的数量。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 噬菌体基因 。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所具有的产生成熟子代 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 潜在能力 。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 噬菌体颗粒 ; ? 宿主菌 细胞质内 类似质粒形式的 噬菌体核酸 ; ? 前噬菌体 。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上页 退出 下页 返回 退出 : 噬菌体基因 :细菌染色体 前噬菌体 (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 组的细菌) 温和噬菌体又称为 溶原性噬菌体 (lysogenic phage) 温和噬菌体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