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精品资料.pdf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精品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发展状况: (一)战国至唐代:萌芽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 (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 3、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首次主张灵活运用经方 4、宋代郭壅《伤寒补亡论》首创“新感”温病之说。 “冬伤于寒 , 至春发者 , 谓之温病 ; 冬不伤寒 , 而春自感风寒温气 而病者 , 亦谓之温。 ” 5、金代刘河间 -- 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能火热而化。立新法: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方。补 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6、元代王安道在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 (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 7、明末吴有性著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8、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 ,薛雪(薛生白) ,吴瑭(吴鞠通) ,王土雄(王孟英) 9、叶天士著《温热论》 ,被誉为“温热大师” ,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 ”“辨斑疹白培” 10、薛生白著《湿热病篇》 ,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11、吴鞠通著《温病条辨》 ,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12、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四)近现代:发展提高阶段 章末总结: 简答 1、温病四大家及代表著作各是什么? 叶天士《温热论》 ;吴鞠通《温病条辨》 ;薛生白《湿热论》 ;王孟英《温热经 纬》 2、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 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在病因方面提出了“疠气”治病学说;在 流行特点方面,提出了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提出了感邪途径是口鼻而入;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疏利透达之法。 3、刘完素对温病学的贡献? 创新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立新法,立新方:创制了双解之剂,如双解散等;补 充了燥气的病因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 4、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 著 《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 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 论述题 1、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主要著作与主要学术贡献各是什么? 叶天士——《温热论》 ,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 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 薛生白——《湿热病篇》 ,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吴鞠通——《温病条辨》 ,系统的论述了四时温病,倡导三焦辨证,明确提出了三焦用药规律,使温病学形成了以 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辩证施治体系。 王孟英——《温热经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证治做了全面的整理,提出“暑多夹湿”的观点,对暑邪和暑病有独到 的见解和认识,提出治疗热病必养阴。 总 论 第二章 温病概念 温病: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 温邪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卫 - 气 - 营- 血 - 恢复期;上焦 - 中焦- 下焦。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类 1、起病急,病势猛,传变快,变化多(急猛快多) 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3、易化燥伤阴 4、易闭窍动风动血 湿热类 1、起病缓,传变慢,变化少,病程长(缓慢少长) 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不显,湿象偏重 3、易困遏阳气,阻滞气机 4、湿从热化:同温热类;湿从寒化:湿盛阳微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属温病 二、温病的命名 1、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如春温,冬温 2、以时令主气为依据:如风温,暑温、湿温 3、发病与时令相结合:秋燥 4、以临床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 三、温病的分类 1、根据症证性质分类: 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