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1
汕头市****总公司
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结构
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 I 版
编号:****
第0次修改
第1页 共30页
本文件目的在于确保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保证产品符合图纸和技术标准规定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引用文件: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97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
1 总则:
1.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低至防水工程底部最低标高以下,不得小于300mm,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成为止;
1.2 基坑周围的地面水必须排除或控制,不得流入基坑;
1.3 基坑中不应积水,如有积水,应予排除,严禁带水或泥浆进行防水工程施工;
1.4 施工前,按工艺标准及设计要求,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间各工种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施工完成后,注意产品保护;不应损坏;
1.5 防水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工艺标准的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资料,必要时应予复验;施工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不得任意改变;
1.6 对有电器设备的地下工程,在防水层施工时应将电源临时切断,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7 对施工照明用电应将电压降至36v以下,使用电动工具应采取安全措施。
2 防水混凝土结构
2.1 施工准备
2.1.1材料
a) 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品种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外加剂;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泥;
b) 砂、石:技术指标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汕头市****总公司
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结构
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 I 版
编号:****
第0次修改
第2页 共30页
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且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得大于1.5%;
c) 掺合料:煤粉灰或火山灰品质在Ⅱ级以上,掺量经试验确定;
d) 外加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减水剂、加气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
e) 水: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2作业条件
a) 完成钢筋、管道预埋件的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墙时,应采取止水措施;
止水的方法:穿墙螺栓(外加PVC套管)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预留管道、预埋件穿过混凝土时,采取螺栓加堵头(见图l、图2);
图1 预埋套管 图2 螺栓加焊止水环
1-围护结构;2-模板;3-小龙骨;4大龙骨 1-围护结构;2-模板;3-小龙骨;4大龙
5-螺栓;6-止水环;7-套管(拆模后将螺栓 骨;5-螺栓;6-止水环
拔出,套管内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
b) 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木模板应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及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c) 选定配合比时,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设计等级应提高0.2MPa,其他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
1)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粉细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
2) 含砂率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
3) 水灰比不大于0.6;
4) 塌落度不大于50mm,若掺用外加剂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不受此限;
汕头市****总公司
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结构
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 I 版
编号:****
第0次修改
第3页 共30页
5) 掺用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其含气量应控制在3%~5%。
2.2 操作工艺
2.2.1混凝土搅拌
必须严格按试验室的配合比通知单投料,按石子、水泥、砂顺序装入上料斗内,先干拌0.5~1min再加水,加水后搅拌1.5~2.5min,坍落度控制在30~50mm之间,一般为30mm,搅拌前外加剂应用拌合水稀释均匀,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1~1.5min;
2.2.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料后,应及时运至浇灌地点,当有离析泌水产生时,应在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在高温环境下,要特别掌握运输造成坍落度损失;为此,可在搅拌时预先增加估计损失量,也可以采用缓凝型减水剂调节。
2.2.3混凝土浇灌
a) 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