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刘明岭 目的与要求 掌握】湿病的治则和分类治疗。 【背诵】11、12、18(下段)、20、 21、26。 【熟悉】痉病和暍病证治。 【了解】痉湿暍病三病的概念、合篇的 意义。 病名解释 、病名含义 痉病: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两目直视或上视,四 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以其“筋脉”强 劲拘急,故名曰:“痉”。 ■与温病痉病的异同:相同之处:症状均有热证与抽风证; 病机均与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有关;治则着眼于解热益 阴。不同之处:本篇所论主要与外感风寒(或发热)所 致,病在太阳、阳明筋脉为主。与温病热盛津伤引起的 痉厥以及破伤风、产后痉厥有所不同。两者有源与流的 关系。 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为主症 的病证。 本篇主要讨论湿病重点是外湿及其兼证 (有风湿、寒湿、风重于湿、湿甚于风 等证型)。内湿主要在本书痰饮、水气 病论及。内外湿可相互影响。 暍病:即伤暑,又称中暑、中热。指伤于 暑邪,以发热、自汗、少气、脉虚、口渴尿 赤,每易兼寒夹湿为主症的病证。 合篇意义 1、病因相同:感受外邪为主因 2、病位相近:病初具有太阳表证 3、症状:初起皆有发热恶寒等症 痉病 刚痉与柔痉鉴别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2) 提要:论述外感风寒入于经腧成痉,有(表实无汗之 )刚痉和(表虚有汗之)柔痉的区别。 发热无汗(反)恶寒—刚痉 发热汗出(不)恶寒—柔痉 两者皆由发热伤阴耗津,使筋脉失养致拘急成痉。 刚柔痉的鉴别 ■相同点:病邪均始自太阳经腧,外感风 邪所致;病位在太阳筋脉之表;有太阳 病症状和痉病症状;病机:筋脉失养。 不同点:刚痉无汗恶寒,柔痉汗出恶风 病性,刚痉属实,柔痉属虚。 成因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4)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5)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6) ■提要论述误汘误下致损伤津液,筋脉失养形成痉病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