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大发先进事例学习材料
黄大发系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
1958 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 书记、民主村支
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 45 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
实干。下面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汇总,欢迎阅读。
黄大发,男,汉族,1935 年 11 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
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
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 书记等职务。
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带领群众凿绝壁修水渠,通过36 年的坚持
和努力,终获成功。2017 年,昔日草王坝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贵州遵义
出生日期 1935 年 11 月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修水渠
性 别 男
人物经历
1935 年 11 月出生。
1959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大发走在去水渠的路上
黄大发走在去水渠的路上
1958 年至 1963 年任枫香区野彪公社草王坝大队大队长。
1963 年至 1966 年任枫香区野彪乡草王坝村主任。
1966 至 1992 年任枫香区野彪乡草王坝村党支 书记。
1992 年至 2004 年任平正乡野彪办事处草王坝村党支 书记。
2004 年至今在家务农。
个人荣誉
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
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2016 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主要成就
1995 年前的草王坝因为缺水,全村种的是包谷洋芋,吃不上白米
饭,只能吃包谷沙,无水、无电、无路,男人娶不上媳,光棍村的名声
不胫而走。
1959 年,23 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黄大发立誓:决
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 电。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
段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
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
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擦耳岩用
锤子 。不知道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沟渠和草王坝人的
心被冲得七零八落。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修渠失败,
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三年时间,在积累了
大量修渠知识后,黄大发要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
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从当时并不宽裕的财政里划拨 6
万元资金和 38 万斤玉米。
1992 年春天,水渠动工。每天,两百多人的队伍跟着黄大发扎进
深山修渠,施工队负责在前面 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挑土方砌
堡坎。
过年了,大家都想过个闲年,却看到黄大发带着一家老小又上了
山。鞋磨破了没钱买,黄大发赤脚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
破皮,双脚血淋淋的。就这样,春去冬来,风餐露宿,三年时间,草王
坝人勒紧裤腰带,用双手硬生生 出了绝壁引水的奇迹!大渠竣工,乡
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这条生命渠,7200 米主渠,2200
米支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 36 年完成。
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在黄大发和村两委的
努力下,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全村现有核桃 5200 多亩、
柚子 650 亩、海椒 2000 亩,牛羊养殖大户超过 30 户。2016 年底,村农
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6500 元。
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黄大发同志半辈子坚持带领群众在悬崖绝
壁上
渠引水,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主动寻求科学方
法,艰苦卓绝数十载,终于引来一泓清泉,当地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农
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黄大发同志以坚定的信仰
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展现了贫困山区党员百折
不挠的独特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