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三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十三方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 “治未病”。对病证所提出的治疗措施,多以疏通经络、按摩、针灸、导 引等为主。对食物和药物性味的运用,全面地提出了应用准则,例如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 之(如白术) ;肺苦气上急,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等等。 看来古人是“药食同源”,根据《黄帝内经》提出的原则选择食物或用药 物就能把病治好。     黄帝内经也载有十三方,其中素问载八方,灵 枢载五方。这是我国用方剂治疗疾病的早期记载,其中某些方药,仍 为现今临床所运用。现将十三方摘录于下。 1 、汤液醪醴:     《素 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 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 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 故能至坚也。”     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古代用五谷 熬煮成的清液,作为五脏的滋养剂,即为汤液;用五谷熬煮,再经发酵 酿造,作为五脏病的治疗剂,即为醪醴,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米酒。     虽然五谷均为汤液、醪醴的原料,但经文又指出,“必以稻米”。 因其生长在高下得宜的平地,上受天阳,下受水阴,而能得“天地之 和”,故效用纯正完备;春种深秋收割,尽得春木和秋金的生发与刚劲 之气,故其薪“至坚”,所以必以稻米作为最佳的原料,稻薪作为最好的 燃料。     古代的这种汤液醪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例 如现代所用的汤剂、酒剂,以及方药中使用的粳米、秫米、薏米、赤小 豆、白扁豆、绿豆、黄豆、黑豆等,都是直接从《内经》的汤液醪醴发展 而来的。     广州人特别讲究喝汤,汤里面大都加有中药,如莱菔、山药、红 枣、党参、黄芪、枸杞子、天精草等等。南方四季不那么分明,按四季 有不同的汤料,所以南方人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做得很好。我们知 道,南方人以“客家人” 自居,因为客家人就是真正的中国人,都是在春 秋及以后各朝代战乱时代跑到或被赶到南方去的,广州话才是正宗的 汉语,当年确定国语的时候,广州话仅以一票之差,让北京话胜出,若 果这一票投给了广州话,那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广州话了。     所以汤液醪醴的作用千万别小看了。 2、鸡 矢 醴:     《素 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 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 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矢,同屎。《本草纲目》 :“ (鸡)屎白,气味微寒,无毒。”鼓胀生 于湿热,亦有因积滞而形成的。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大小便,故治鼓 胀有特效。但若属于虚证之鼓胀病,则不宜使用本方,正如张介宾 : “鸡矢……攻伐实邪之剂也,……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湿热有余者,皆 宜用之。若脾胃虚寒发胀及中气虚满等证,最所忌也,误服则死。”     鸡矢醴的制作及服用法,《本草纲目》引何大英云:“用腊月干鸡 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 钱亦可”。此方民间现仍常用以治小儿消化不良之腹胀有佳效。用法, 将鸡矢白晒干,焙黄,研末或作丸剂,温开水送服。又法将鸡矢白晒干, 焙黄一两,米酒三碗,煎数沸,去滓,过滤,澄清,空腹服,一日二次。     这味药现在恐怕没有人用了,就是有人用恐怕也没有人接受。现 在药物可供选择的范围大多了。 3、乌鲗骨藘茹丸:     《素 问·腹中论》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 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 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 气竭伤肝,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 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 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血枯,即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不来的病证。其成因,可由少年时 有所大脱血,如吐、衄、崩、漏,失血过多,或因醉后行房,阴精尽泄, 精血两伤,气亦耗散。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肺主气。血亡精竭气耗,则 肝、肾、肺三脏俱伤,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逆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