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赏析与注释.pdfVIP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赏析与注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全诗赏析与注释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 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 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 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 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 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释 : 1、选自《陈子昂集》。 2、幽州台:即蓟北楼,故指在今北京市西南。 3、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4、怆然:伤感的样子。 5、涕:古时指眼泪。 6 、前:向前看。 7 、念:想到。 8、蓟北楼:黄金台、幽州台 【韵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白话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 ,后世称为陈拾 。青少 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 岁时 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 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 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赏析: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 “山河依旧,人物不 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 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 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 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 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 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 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 “山河依旧,人物不 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 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 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 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 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 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 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 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 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 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 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 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 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 外动人。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 响。《远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