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物化学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ppt

药物化学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化学 磺胺类药物及 抗菌增效剂 1.掌握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2.掌握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代表药物 3.掌握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 4.熟悉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教学目标 5.熟悉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6.掌握抗菌增效剂及代表药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抗菌增效剂及代表药物 教学难点: 喹诺酮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概述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合成抗感染药。 是通过细菌的繁殖达到抗菌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杀灭细菌。 是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可用于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概述 至1946年,合成的磺胺类化合物共5500多个,20多个用于临床,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只有几个,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等 。虽然用的较喹诺酮类药物较少,但它是化学治疗药物的里程碑,能选择性地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不伤害人体的药物。 概述 1908年,作为合成偶氮染料的中间体被合成,但无人注意到医疗价值; 1932年Damagk发现了百浪多息可以使鼠,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 1939年多马克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希特勒禁止德国人接受诺贝尔奖 ,1947年12月,瑞典首都,诺贝尔基金会专门为多马克补行授奖仪式。 概述 百浪多息在试管内不能杀死链球菌,而只能在体内显效?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埃夫妇及其同事揭开了百浪多息的作用之谜,“百浪多息”在体内能分解成对氨基苯磺酰胺( 磺胺) 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 结构极为相似 作用机制 代谢拮抗学说 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 作用机制 分类 典型药物 (一)磺胺嘧啶 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 (4-Amino-N-2-pyrimidinyl-benzene- sulfonamide) 酸碱性: 酸碱两性:稀盐酸、强碱中溶解;钠盐水溶液能吸收空 气中二氧化碳,析出沉淀。 典型药物 芳伯氨基易被氧化 注射剂钠盐:煮沸除去二氧化碳; 不能和酸性药物共用。 如何保存? 典型药物 鉴别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 铜盐反应为黄绿色沉淀; 银盐反应为白色沉淀; 碘-碘化钾试液产生棕褐色沉淀。 典型药物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磺胺嘧啶银: 具有抗菌作用和收敛作用 用于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 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磺胺嘧啶锌: 用于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 典型药物 (二)磺胺甲恶唑 1962年问世的磺胺药物,半衰期为11h,抗菌作用较强。 又称“新诺明” 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称 “复方新诺明” 典型药物 本品钠盐水溶液能吸收空气中CO2,析出沉淀。 本品结构中含有芳香第一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生成橙红色沉淀。 本品的芳香第一胺易被空气氧化,在日光及重金属催化 下,氧化反应加速。 本品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生成草绿色沉淀,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白色银盐沉淀。 构效关系 1.对氨基苯磺酰胺是必需结构,即芳伯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邻位或间位均无抑菌作用。 2.苯环若被其他芳环取代或在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抑菌作用降低或完全丧失。 构效关系 3.磺酰氨基N1-单取代化合物大多使抑菌作用增强,以杂环取代时抑菌作用明显增强,如嘧啶、噻唑、异恶唑等;N,N-双取代化合物一般均丧失活性。 4.N4氨基一般不能被取代,若被取代,在体内必须可被水解或还原成游离的氨基时才有效,否则活性丧失。 抗菌增效剂概述 抗菌增效剂 与抗菌药配伍使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增强 抗菌药抗菌活性的药物 抗菌增效剂分类 本身具有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合用可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如甲氧苄啶、四氧普林等。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很弱,与其他抗菌药合用可增强其他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如克拉维酸 。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合用时通过影响其代谢可增强其他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如丙磺舒。 抗菌增效剂 作用机制: 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 影响辅酶F的形成 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使细菌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使对细菌的耐药性减少 抗菌增效剂 选择性: Trimethoprim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力的差异; 对人和动物的要比对微生物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