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亦敏老师采访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计界的乐观主义者 ——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总建筑师陆亦敏 陆亦敏 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在与陆老师的交谈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陆老师的活力与热情,仿佛他未曾老过。陆老师和学生常常打成一片,他也说到了带学生实习,参加联谊会活动,请学生看电影等种种事迹,让人忍俊不禁。在获得诸多光荣,培养如此多的人才之后,陆老师总是用“没有成就只是人生旅途多了点内容”来形容自己的经历…… 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可是眼前的陆老师身穿一件灰色夹克,精神甚好。陆老师家,一间十多平方米的起居室,虽不大,但装修很有格调,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 80年代由陆亦敏老师作为发起人与其他在杭同济建筑系校友,成立了“同济大学杭州建筑师联谊会”。当时陆老师为副会长,而会长是由陆老师的师兄吴定玮先生担当。充满创意的会员们在深圳定制了银质戒指做为会微。而戒子上的图案,与同济大学的一枚“同济共舟”校庆纪念章颇为相似。陆老师谈到了联谊会所组织的多次活动,而成员也由30余人发展到50余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联谊会没有在民政厅注册,所以之后解散了。 陆亦敏老师是56年进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任职班长。61年毕业时,全校约1500名本科毕业生,只有15名被保送攻读研究生,而陆老师就是属于这百里挑一的人才。当提到陆老师的老师时,他谈到李德华和金经昌两位导师,尤其对于金老师(又名石声)的《飞鹰》刊物、摄影技艺和印章雕刻记忆犹新。陆老师还饶有兴趣地展示了61年毕业设计在苏州时,金老师作为导师特意为陆老师操刀刻下的“姑苏巧官珍藏之印”收藏章,并以昔日“石声”之名落款留作纪念。陆老师对印章字态秀丽、刀锋钢劲赞不绝口。如今成了陆老师十分得意的藏品(金老师解放前曾以“石声”之名出版“飞鹰”摄影专刊)。同时又展示了:冯纪忠、陈从周、李德华、蒋玄怡、周方白、陆传纹、朱鹰、樊明体、王秋野、杨义辉等老师早年留赠的极为珍贵的墨宝。 62年,由于国家急需建筑设计人才,陆老师并没有完成研究生学业,被“分配”来到了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从事援外工程设计。陆老师又在没有按“大学生毕业后必需从事一年劳动锻炼”的国家规定下,就接手援助几内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的工程设计。时间急迫陆老师于2月27日去新单位参观,28日便开始上班。当时,面临国际和国内种种因素,陆老师设计工作难度极大。 74年,陆老师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离开上海,和一位浙大老师对调而来到浙大,承担了结合典型工程开展的工民建专业工农兵学员的教学工作。“四人帮”粉碎后,浙大正处复办建筑学专业之际,陆老师负责了主要工作。之后,由于新的形势需要,陆老师又被调往浙大建筑设计院上海分院担任总建筑师。在陆老师看来,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教学和设计两个部门间转换了几次,自己的才能难免会有所牵制。 陆老师所参加设计的浙大图书馆78年落成,曾获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首届银质奖。另由陆老师参与主导设计的中科院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远东最大天文望远镜观测台,前后十年在浙大和借往中科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时,完成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工程于89年11月落成,先后获中科院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重点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全国建筑行业首届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该项工程为国家首次鲁班奖评选,当时全国约有2000个项目参评而只有24个项目获奖,所以陆老师的成就就更显珍贵。 当我提出翻拍老照片时,陆老师很高兴地拿出了他在同济念书时的黑白照片及他在工作期间的留影,陆老师很愉快地给我讲解了他所设计的天文观测室的各个方案及施工留影。当我留意到,陆老师参加设计施工时在北京和兴隆所居住的狭小简陋工作室和寝室时,不禁为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但是照片上留下的都是陆老师的笑脸。然后,陆老师又指着照片说起了他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张张老照片上的黑白两色却掩饰不了陆老师当年的执着和热情,而这种热情在现在的陆老师身上仍不曾减少。虽然,陆老师已从设计院退休,可是仍活跃在建筑设计领域中,陆老师的学生更是遍布各地。如今,除在浙大并已晋升教授的董丹申、陈帆、李文驹、金方、胡晓鸣、秦洛峰等多位老师外,同济的卢永毅教授、清华的毛其智教授、天大的吴放教授、东南的张彤教授、华大的关瑞明教授以及在哈佛的吴越教授等,昔日也都曾是陆老师的得意弟子。 在陆老师的陪同下,我参观了浙大玉泉校区。当然,也进入了处于校区中心的浙大图书馆。一路上,陆老师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表示了称赞,同时也觉得同济大学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的不足。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