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ppt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课时讲解一  考点1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考点2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考点3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考点4 分析说明顺序  考点5 拓展延伸;课时讲解二 考点6 划分文章层次 考点7 说明文的语言 考点8 词句理解;课时讲解一;1. 阅读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__方面。 【思路归纳】注意题干已经指出“阅读①~④段”,根据第④段的介绍,我们知道拟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相似性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回头看第①段,介绍了枯叶蝶外形和颜色方面的特点;第②段介绍螽斯的若虫,;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通过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在拟态行为上,螽斯比枯叶蝶更为高级,不仅表现在外形和体色方面,还表现在行为上。 【答案及评分】(2分)颜色(或“体色”) 行为(共2分。每空1分) 变式提问: (1)本文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2)××具有哪些特点或表现,请分条概括。 (3)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思路归纳】先找出画线句所在段落(第②段),接下来判断说明方法时要抓住语言标志,从“一只虎甲”“一种螽斯的若虫”可以看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将二者在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方面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要看第②段的内容,第②段是叙述一种现象,没有概括意思;的中心句,这就要抓住该段的前后段,正好第①段和第②段一样,都是在举例子。因此,自然而然要抓住第③段“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进行分析。 【答案及评分】(3分)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的现象及其特点。   作比较,突出螽斯的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 (1)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 (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实战链接】见本书P87《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第1题、《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第4题;P88《大数据时代》第3题;P89《声音对食欲的影响》第3题。; 【答题格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3. 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思路归纳】根据题干,锁定答题区间——第④段。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拟态”,第④段对“拟态”作了充分的介绍。该段共三句话,前两句的关键词是“相似性”,第三句介绍“拟态”“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关键词是“常见”。 【答案及评分】(3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 (1)文章还介绍了××的哪几个特点? (2)文章是围绕哪几个方面对××进行说明的? (3)简要概括××的特征。 ;对于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对象主要是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对象(如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拟态);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明确其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特征)。;其次,再来看说明对象有哪些特点。注意一个大的原则: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中心句。 (1)认真读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 (2)明确答题范围后: ;①注意抓其段落首尾句、中心句及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对这些句子进行摘要总结,即可得出要点。 ②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③对语段中已有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达。;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连接词,如“首次”,“还”, “也”,“此外”等词语。 注意:有些信息需要同学们对一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这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4. 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思路归纳】在说明文中,分析说明内容能否调换顺序,可从说明顺序及上下文的照应方面入手分析,不能仅仅依据题干从第⑤段分析。按照人们认知的规律,应当是先了解拟态产生的原因,然后才是了解如何拟态(机制),这存在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顺序。从照应方面看,第④段最后一句“……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先点到原因,后点到机制,与第⑤段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