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 (内容提要)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 .doc

《漫谈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 (内容提要)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漫谈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 (内容提要)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谢兴鹏 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之一,姜炎文化以宝鸡为中心,巴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夏文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本文就三者内涵、形成与发展及相互关系作了探讨,旨在引起学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一、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的核心内涵 1、姜炎文化内涵及特征。以农耕为中心,以医药、制陶和纺织等相补充为基本特征的原始农耕文化是姜炎文化的物质文化内涵;以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从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过渡为特征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是其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2、巴蜀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以水文化为核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同步发展是巴蜀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显著特征。 3、夏禹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夏禹文化以治水为基本特征,使低等农业的产牧经济向高等农业经济过渡是夏禹文化的物质形态;以大仁、大智、大勇为主要特征的大禹治水精神则是夏禹文化的精神核心。 二、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的形成发展 1、姜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姜炎文化产生的上限应在老官台文化时期及其以前,距今约7000年以前;下限相当于龙山文化至西周,距今4800~3000年。 2、巴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古蜀人的活动和巴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大致阶段:茂县云盘山-江油大水洞-绵阳边堆山-新都宝墩村-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 3、夏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把大禹治水作为夏文化的开端,那么,夏的建立则是夏文化形成的标志。按照这种方法划分,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在距今4100~2800年。 三、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的内在联系 1、共同的血缘关系;2、共同的族缘关系;3、共同的业缘关系;4、共同的水缘关系。一是渭水、岷江、汉水几乎都发源于秦岭山脉,而这一带也正是古羌民族早期活动地;二是大禹治水的伟大工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华夏民族的形成。5、相互融合与相互影响。 笔者认为,以秦岭为中心的地区孕育的姜炎文化(或称神农文化)、轩辕文化、巴蜀文化,既有密切的关系,又均有独立的史源,大禹治水如一条红线将三者联结起来,三者之间的相互激荡、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夏禹文化或称夏文化(禹文化)。 漫谈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谢兴鹏 从一般意义上讲,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之一,姜炎文化以宝鸡为中心,巴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夏文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而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很少有人论及;把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人才疏学浅,对先秦史学不甚了了,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需要先秦史学界的行家里手,而绝非本人力所能及。本文欲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若能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兴趣,即令人大喜过望。 一、姜炎文化、巴蜀文化、夏禹文化的核心内涵 1、姜炎文化内涵及特征。就姜炎文化的概念而言,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说。狭义说认为:“姜炎文化的中心分布地域适在宝鸡市区之内。”指的是古代炎帝所创造的文化,“炎帝以姜水成”①,古之姜水即今宝鸡市辖区之内。广义的姜炎文化,是指炎帝后裔迁徙的四方之地,与当地土著共同创造的文化,严格地说称为“炎帝文化”。② 以农耕为中心,以医药、制陶和纺织等相补充为基本特征的原始农耕文化是姜炎文化的物质文化内涵;以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从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过渡为特征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是其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2、巴蜀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巴蜀的称谓由来已久,在《汉书·地理志》、《汉书·艺文志》和《史记》中,已有关于巴蜀的记载,秦汉时期已确定巴蜀连称文化区。从文献资料上看,《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之为国,造于人皇”,“巴蜀同囿”;从考古史源上看,在四川发现了,宝墩文化遗址、三星堆文化遗址,又被称为灰陶文化。据初步鉴定,这是属于三、四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文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源。灰陶文化兴起和发展于西蜀,又传播到陕西、晋南、中原地区及山东、安徽等地,可以说对促进华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文明的起源来看,古蜀文明的起源与农业定居密切联系,秦汉以来所说的“天府文明”就是由宝墩文化时期奠定的农业基础。古巴蜀地区地理环境为沼泽地,河流众多、水系密布,在岷江平原扇形水系之间的高地上,古人通过排水、治水而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在此基础上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同时产生。这也是古蜀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目前已出土的宝墩文化所反映的就是农业聚落时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三星堆文化所反映的就是巴蜀古国阶段的文明。③ 3、夏禹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就概念而言,笔者以为夏禹文化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者,以大禹为核心的禹文化;广义者,涵盖整个夏代的夏文化。夏禹文化以治水为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