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

(完整word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材分析 议论文能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示范作用,课上要以分析课文为手段,培养学生由感 性到理性、 由形象到抽象发展思维的能力, 把零碎的含混的思维状态转为有序的逻辑性强的论证过程。 提倡学生避免人云亦云,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体会本文结构, 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不同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教学目标 了解丁肇中演讲的背景,领会演讲的科学精神; 在对文章结构和观点的分析中,提高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对文章结构和观点的分析中,提高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丁肇中的科学研究项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 、“会读书不会研究” ,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丁肇中( 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 年 1 月 27 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 回到中国。 1956 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 1976 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 J/4 粒子获诺贝 尔物理学奖金。 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二、任务一:辨析文章结构,总结演讲的观点 在预习中,有同学这样分析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 1—2 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 3— 12 段):分析问题。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三部分 (13 段 ) 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你同意他的梳理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可能会提出: 第一段并不是“提出问题”。 此文是一篇讲演稿, 第一段只是讲演开始前的概括介绍,介绍这次讲演的内容和范围。 还可能会提出: 文章不能分为三部分,而应分为两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一部分(如前所述),其余是一部分——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或者认为说第 2-5 自然段是论述“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也不准确,说应是: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  太宽泛了。 准确的 可以进一步把文章结构梳理为: 第一部分( 1 段),概括交代讲演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 学。 第二部分( 2-12 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又分 4 层: 1.(2 段 ) :“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2.(3-5 段 ) :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 3.(6-12 段 ) :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 13 段)得出结论: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如果有其他能自圆其说的分层方式和依据也要鼓励, 凝神思索和思维交锋是这个任务环境的特色,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沉潜阅读和表达的自由度。 三、小结观点并板书 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这种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我们可以把第一段最后一句做这样的扩充处理得出本文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 ( 论题 ) 的见解和主张。 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四、任务二、局部精读 阅读 2-5 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是什么书?“格物致知”出自何处? 作者对《大学》 “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 传统的中国教育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吗 ?为什么? 作者用什么证明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 明? 参考资料: “格物致知”及其出处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 ,原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家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来人 把 几句 叫做《大学》的“三 ” “八条目”。“格物”和“致知”即“八条目”之二。 王阳明是什么人?王阳明“格竹子”是怎么回事? 文是怎 介 的?想深入了解 参看王阳明 《 》 原文, “格天下之物” 的思想出于何 ?二人 “格竹” 的 果如何? 他 得出什么 ? “格”竹子的方法 ? 什么? 参考 料:关于王阳明格竹 个故事 多 里都提到 , 多哲学著作都把它当做一个典型事例, 用来 述王阳明 的哲学思想。 个故事最早 于王阳明《 》第 318(

文档评论(0)

182****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