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熔体的相平衡图.doc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第二章 冶金熔体的相平衡图 2.1三元系相图基础知识 2.1.1 相律及二元系相图回顾 」、相律 ? 描述平衡体系中独立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关系 f = c -① + 2 ? 对于常压下的冶金熔体体系,可以忽略气相的影响 f = c -① + 1 ? 独立组元数c 与体系中物质种类数 N、独立化学反应数 R和限制条件数 S的关系: -7E*和三中独立相自由ritlt (笹 1 | 1栢律義吿式 低茶白由窿數 as形髀粪 殴 少 A 融 小1 二无累 2 3 - @ I Cd 7 - : 1 1 2 ? 9 宜博因.投龙圉* 面團廉璧 僵徴面團 曲缘 水平熾 单梅区| 二相区 自由廈然 1 1 0 1 1 :t 0 平as相議 Z i 3 1 1 3 二元系相图的基本类型 (1/3 ) 冷却过程分析 B-f-D £a + b A D 3 C 3 ) (1)有一个低共熔点型 (2)生成一个二元一致熔融化合物型 3)有一个化合物在固相分解型 冷却过程分析| c打*AGvMR 冷却过程分析| c打 *AGvMR (4)生成一个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型 5)有转熔反应的有限固溶体型 有液相分层、固相晶型转变及偏晶反应型 tQ b p) JjES 形成连续固溶体型 有最高点的连续固溶体型 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型 三、熔体冷却过程分析 时间 2.1.2 三兀系的组成表示法 ? 对于三元熔体体系: f = c —① + 1 = 4 — 三元凝聚体系的自由度数最多为 3,即体系的平衡状态决定于温度和两个组元的浓度。 要完整地表示三元系的状态,必须采用三维空间图形。 在这种立体图中,底面上的两个坐标表示体系的组成,垂直于底面的坐标表示温度。 一、浓度三角形 t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法 t等边三角形表示法1 t等边三角形表示法 1、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法 ? 用纵轴表示组元 A的浓度, 横轴表示组元B的浓度, 两轴均分为100等分。 ? 组元C的含量 t 计算法:C% = 100 - A% - B% t图解法: 过M点作斜边的平行线交 AC、BC边于m2、ml ; 线段Am2或Bm1的长度表示组元 C的含量。 ? t 优点:可以用普通直角坐标纸作图 t缺点:坐标原点所表示组元的含量的读取欠方便 2、等边三角形表示法 ? 性质: t吉布斯浓度三角形 网十P卫沙pC产h t罗策布浓度三角形 b + £ = AB = BC = CA ? t优点: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三个组元的百分含量 t缺点:必须用等边三角形坐标纸 3、双线法确定体系的组成 3、双线法确定体系的组成 1、等含量规则 t在浓度三角形△ ABC中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任一直线上,其所有体系点中对应顶点组元的 浓度相等。如图: t KK线上诸物系点中组元 C的含量均为c% 2、等比例规则 t由浓度三角形中任一顶点向对边引一射线, 则射线上所有各点含三角形其余二顶点所表示的组 元的数量比例均相等。如图: 常数t b1/c1 = 常数 t b1/c1 = b2/c2 = b3/c3 = 3、背向规则 t在浓度三角形△ ABC中,假定当物系点 P冷却至初晶温度(即物系点到达液相面)时首先自 液相中析出固相 A,则当体系继续冷却时, 剩余液相的组成将沿 AP的延长线AL、朝着背向A的方向 变化。 4、直线规则 t两个原始体系 M , N完全混合为一个新体系 P时,P的组成点必定在 MN连线上,且必介于 M、N二点之间。 t 反之,当一个体系 P分解成为两个不同组成的体系 M、N时,则M、N、P三点也必然处于- 条直线上,且 M、N两体系的组成点分居于 P组成点的两侧。 5、杠杆规则 C t当两个体系M、N混合成为一个新体系 P时,组成点 P与组成点M、N的距离与体系 M、 N的数量成反比。即: MP PN W t杠杆规则同样适用于一个体系 P分解为两个新体系 M、N的情形。 6、重心原理 P时, P时,P点必定在以M、N、Q为顶点的三角 形之内,且处于 M、N、Q三重物组成的(物理)重心。(通常不是几何重心!) 重心位置的确定: t计算法:质量守恒原理 T 作图法:两次应用杠杆规 贝V。 利用重心原理确定物系 P的化学组成 t 假定M、N和Q的质量分别为2kg、3kg和5kg,则新物系P的质量 WP为: WP = 2 + 3 + 5 = 10 kg t P点在浓度三角形中的位置可以两次运用杠杆规则来确定。假定先由 M与N构成一中间物系 S,贝y S的重质量WS为: WS = 2 + 3 = 5 kg t根据直线规则及杠杆规则, S点必在MN线段上,其具体位置则由如下关系确定: NS/SM = WM / WN = 2/3 t再由S与Q构成物系P,其质量 WP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