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内容, 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 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的初中九年级的学生, 时隔一年,学生现在 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 知识的应 用和升华。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 因此复习课 时应尽量避免枯燥。 教学目标: 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等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整合、 探究、应用和拓展。让学生学会复习、体会复习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 教法及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 快 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 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音频文件“百鸟朝凤”,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 观看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讨论,归纳出视频中 , 观看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讨论,归纳出视频中 ,通过相关情境让学生回顾知识 。 (二)知识整合 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体现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完成 后老师用投影展示学生成果。 画出声现象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探究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 来探究( ) B、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该实验用的的物理方法是 。你能用这种物理方法探究正在上音乐课的教室窗户玻璃 是否在振动?说说你的方法.,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转换法思想 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将其中的空气抽去 ……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由此可以推 断,假使能抽成绝对真空,将听不到半点声音了,说明真空中 传声。在这个实验中,用 到的实验方法是 。 ft 祐料 A 尼龙 55 i B 尼龙 0.5 C SO I D ① 2 在学习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 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 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选择编号 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的选择对吗? 为什么?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 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 据是 。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思想 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在上面一段视频中,吹啤酒瓶产生声音的原因是 振动。下图中,吹啤酒瓶时音调从 左至右的变化是逐渐 。 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 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6,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 你认为错误的是( )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7,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和超声波相比,次声波振动频率 ,穿透能力 ,传播距离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次声波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应该怎么防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