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学参考书与语文(第六版 下册)配套(第一单元).doc

语文课教学参考书与语文(第六版 下册)配套(第一单元).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雨中登泰山 教 学 要 求 1.学习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在顺叙中适当插叙,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抓住 “雨中”泰山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泰山景物的写 法。 3.领会作者表达的雨中登泰山的 “独得之乐”,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祖国山 水与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怀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课 文 解 读 一、解题 1.这是一篇游记。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 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 《望岳》写泰山的巍峨高耸,姚鼐的 《登泰山记》写雪中登泰山 的奇特感受。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诗文不少,但写雨中泰山的倒不 多。本 文 独 辟 蹊 径,描述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抒发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被认作是现代泰山题材散文的典 范。 2.本文写于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 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豪情,用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 二、内容和结构 课文描写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表达了作者雨中登泰山的 “独得之乐”,表现了一 种勇于攀登的精神,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 感悟。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段),交代登泰山的缘由和出发时的情景。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纲。一开 头就表明登泰山是作者的强烈愿望,为下文叙述作了铺垫,说明下雨也要登泰山的原因,为 表现作者的 “独得之乐”预伏一笔。 第二部分 (3~9段),记叙雨中登泰山的过程。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作者按登山游览 的自然顺序叙述和描写,突出了 “雨中”奇景。 第三部分 (10~11段),简略交代下山情况,写登山后的感想。这部分着意点明雨中登 泰山的独得之乐,与文章开头呼应,突出了主旨。 三、写作特色 1.以游踪为线索,以登山的过程为顺序,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叙述和描写中 抒发感情 · · 2 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循着作者登山游览的路线,移步换景、点线结合地逐一描写。作 者的游览线路大致如下:岱宗坊→虬在湾 (虎山水库)→七真祠→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 阶→红门→经石峪→柏洞→壶天阁→黄岘岭→二天门→云 步 桥 → 慢 十 八 盘 → 升 仙 坊 → 紧 十 八 盘 → 南 天 门 → 天 街 。 两 天 后 下 山 : 西 溪 → 苹 果 园 → 黑 龙 潭 。 路 线 十 分 清 楚 。 随 着 立 足 点 的 变 化 , 描 写 对 象 也 不 断 变 换 。 在 虬 在 湾 , 写 虎 山 水 库 的 瑰 丽 景 色 ; 在 七 真 祠 , 描 绘 了 祠 中 供 奉 的 塑 像 ; 过 了 二 天 门 后 , 描 写 了 两 种 类 型 的 瀑 布 ; 在 慢 十 八 盘 , 用 拟 人 的 手 法 描 写 千 姿 百 态 的 松 树 ; 到 了 紧 十 八 盘 后 , 又 把 笔 锋 转 到 脚 下 的 山 路 , 写 出 盘 道 的 曲 折 艰 险 ; 登 上 南 天 门 后 , 写 天 街 上 的 积 石 、 古 迹 和 云 海 , 写 透 过 云 海向下俯视的 雄奇景象。作者用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既把复杂的游踪交代得一丝不乱,又把泰山上的景 物写得活灵活现。 在移步换景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所见的景物。例如,站在虎山水库的 坝桥上,作者描写了一边平静的湖水,一边奔腾跳跃的大水;站在天街上,远眺则见茫茫的 云海;俯瞰则见大地的面目。对紧十八盘的描写,立足点不同,其状貌也略有差异:走出长 门洞,从半山腰仰望,紧十八盘 “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这是远观;靠住 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 “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这是近看;到了南 天门,眼下是 “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这是俯视。变换角度描写景物,就把景物的特点 立体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极有层次。其感情变化的轨迹大致如下:登泰山 的强烈宿愿→碰上下雨的 “憋闷”→天色转白决定登山的 “兴致勃勃”→在七真祠欣赏塑像 留恋忘行→在柏洞 “抖擞精神”继续攀登→在二天门四下眺望的 “骄傲”和 “担心”→过云 步桥开始攀登泰山主峰盘道时的 “乐趣”和 “苦趣”→居然也登上了天街的 “轻松愉快”和 “独得之乐”→登山后的感想 (“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所引发的 “意兴盎然”)。作者在登山 描述中抒发感情,十分自然地一层层开拓意境,一步步深化主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扣住 “雨”描写泰山景物,表现自己的 “独得之乐” 课文处处写景,起笔是雨,收笔是雨,突出了雨中泰山的特点。文章一开始便写到雨: “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 “雨

文档评论(0)

Kais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