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点访谈中主持人的述评.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焦点访谈中主持人的述评特色 摘要:焦点访谈走的是新闻评论中主持人评述的路子,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高。节目的播出需要主持人深入主题,理清事件真相,仅有的几句话体现栏目特色。 关键词:焦点访谈,主持人 述评 Commentary  of Anchorperson in  <<Topics in Focus>> Abstract: <<Topics in Focus>> is the focus of news commentaries in the chairpersons of the Moderator of the overall quality is very high demand the broadcast of this program needs hosts guide viewers in-depth theme. Sort out the truth of the incident. Key words:  <<Topics in Focus>>;   anchorperson;   commentary 正文: “时事追踪报道,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几句话比较准确地说出了电视新闻评论重时效,重调查,重分析,重评论的特点,也是焦点访谈这个新闻评论类栏目的定位。焦点访谈自1994年4月1日开播以来,是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评述性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言” 以”论”引导观众,把整个节目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需要从两方面努力. 一.述评有机融合 焦点访谈在节目中普遍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评论方式。这是栏目拥有的又一特色,突出之处是记者和主持人经常的合二为一,即记者主持人的新概念诞生。像栏目的主持人敬一丹,水均益,方宏进,陈耀文等,不仅是优秀的记者,更是出色的主持人。 (一) 评论方式合二为一 1.  节目----讲述事实 焦点访谈对叙的处理是抓住一些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做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的叙述,所述事实逼近生活真实,并不追求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而是展现一个个既有典型意义,又有逻辑关系的图象,甚至是一些细节性的画面。 2. 公众直评,记者点评——深化主题    有时画面本身在叙的同时也是在评。公众直接评说既是对叙的补充,又是对叙的判断。把叙和评有机地夹在一起。往往是事实多于评论。事实支持评论,评论紧扣事实。比如1996年6月9日,播出的交警暗访记中,记者陈耀文同时充当了主持人。记者通过暗访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幅不同城市,不同岗位的交警学济南交警。一年后,正反两种不同画面对比.[1] 记者在表面画面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现场采访。以此带动评论的出台。记者均采访了当时当地的群众,让群众亲自评说,得到的也是与画面论据相同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个好,哪个坏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主持人的评论观点通过被采访的群众之口道出。那就是全国交警学济南交警到底是一种暂时应景行为,还是学习其树立要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丰碑。这里透视的问题正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点题自然得当,电视评论的意义一目了然.                            (二)声画结合,视听兼备 焦点访谈节目大都采用记者现场采访,观众现场评述的方式,声音非常丰富,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在展现声画完善结合方面,非常重视采集现场实况音响的论据作用。比如,1996年6月1日的节目为了孩子——献给六一国际儿童节。节目一开始,推出了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炮火纷飞的波黑,伴随画面的是连接不断的爆炸声和儿童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在这里声音、形象和气氛都保留在被摄下来的长镜头中,没有主持人的解说,听到的只是现场记录下来的所有实况音响。从场景记录和同期声中,观众体味到了其间意味。即评论的主题:社会需要和平,人们厌恶战争,救救孩子。这里,声画完美结合,主持人无需多言,观众早已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而领会节目编导者的良苦用心,作者以长镜头摄录了一连串相关事实与观众的价值判断,达到了天衣无缝的融合。 声画完美结合是电视的优势。记者采访的声音、电视评论中主持人的解说,当然在叙事、状物、抒情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然而现场的实况音响有时更为重要。比如,同样是为了孩子这个节目,其中有一幅画面是叙述以色列缺胳膊少腿的孩子们在踢球。此时作者画面处理的妙笔,是有力的凸现了孩子踢足球的球声。似乎踢足球在观众的心坎上,撼人心神。在同样的节目中,作者还非常巧妙地给一些画面配上了令人心悸的音乐。一组画面是伊拉克皮包骨头的孩子们在伸手要吃的,一组画面是那些瘦骨嶙峋的孩子身着长及膝盖的军装,背着沉重的长步枪,一脸的迷茫。而此时的音乐是凄楚动人的,极具震撼力。可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文档评论(0)

177****0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