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及护理学习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与护理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可用4~10℃的10%葡萄糖盐水1000ML注入患者胃入或进行降温灌肠,保留30分钟 或用20℃或9℃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 课件 治疗与护理 药物降温 氯丙嗪——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体温下降至38℃以下时停止使用 静脉滴注——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4~10℃的冰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00ML 654-2 醒脑静 地塞米松 课件 治疗与护理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观察皮肤弹性、周围血管充盈度及末梢循环情况 监测记录24h出入量,正确评估脱水性质及程度。应该经常进行电解质及动脉血气监测,以指导静脉补液,防治休克 中暑衰竭者,失水较多时,应补充等渗葡萄糖静脉滴注 中暑痉挛重症给5%的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或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 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课件 治疗与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补液速度不宜过快 考虑脑水肿 镇静药物的使用 昏迷患者促醒 基础护理 课件 十、中暑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中暑 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 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 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 课件 对中暑的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饮食 保持充足睡眠 谨防情绪中暑 课件 课件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 急诊科:杨慧 课件 一、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中暑是最严重的热病。当身体不能自我调节体温时出现中暑。体温迅速上升,出汗机制缺失,身体不能变凉。体温在10~15分钟内可上升到41℃或更高。如未提供紧急处置,中暑能引起死亡或永久残废。 课件 二、病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 课件 中暑发生的条件 1、相对湿度85%,气温30-31℃。 2、相对湿度50%,气温38℃。 3、相对湿度30%,气温40℃。 课件 三、原理 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 (大脑体温调节中枢 ) (身体内部的器官 ) (体表组织 ) 体核温度————体表温度 ————环境 (外周血管的扩张 ) 辐射(60% 蒸发(25%) 对流(12%) 传导(3%) 课件 四、容易中暑的人群 老龄人 孕产妇 婴幼儿 心血管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患者 营养不良 正在服药的患者 课件 五、症状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脉搏快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热衰竭 热痉挛 热射病 课件 重度中暑 热衰竭: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

文档评论(0)

138****1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