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入导入】听一首悲苦的曲子,触摸一颗悲苦的心灵,品一首悲苦的古诗,
走进一段悲苦的人生。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浣花溪畔,一座茅屋里,一个
颤抖的声音,在历史隧道的深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就是杜甫,他少时便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
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
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
为主角,他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
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
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 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
厚积的感情力量, 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
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
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鲁迅曾
经说过: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杜甫的脚步走进 《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精神世界。
【走进杜甫,缅怀故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
工部。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 “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 “诗史”。生于“奉儒守官”
的封建士大夫之 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
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 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 年,
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 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
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 “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
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1982 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
甫命名为 “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 43 岁的时候,
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
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 血死亡。杜
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
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 “诗史”。公元 759 年
岁末,杜甫一 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
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 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
建造很不容易, 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 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
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
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解题 :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
屋上的茅草。全诗写 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1
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 府诗的一种体裁。
【走进茅屋,吟诵感悟】
1、听读品味:思考:你听出了什么?(提示: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你
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听出了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深情诵读:朗读点拨:a 抑扬顿挫(语调高低、语气强弱、语速快慢)
b 想像画面 c 揣摩感情(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发自肺腑
的祈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3、跟随画面齐读
【深入茅屋,整体感知】抓情节,悟情感。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四
字小标题, 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
(1)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焦灼苦痛)
(2)群童抱茅,倚杖自叹(愤懑无奈)
(3)三、屋漏衾裂,彻夜难眠。(忧思不绝)
(4)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忧国忧民)
小结:诗人推己及人,希冀 “广厦千万间”,使 “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
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诗歌从述说个人的痛苦,到让天下寒士
都得到欢乐,推己及人,感情得到升华,表现了诗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