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品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一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979年的刑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背景之下,在这一时期,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现象并不突出,因此,1979 年的 刑法没有系统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一般的司法 机关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依投机倒把犯罪、制造、 销售假药犯罪、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玩忽职 守犯罪等进行论处。刑法第 117 条规定: “违反金融、外汇、 金银、工商管理法规,投机倒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单处罚金或没收财产。”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 第一条对该刑法典第 117 条条进行了补充,规定:“情节特 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 并处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985 年 7 月 18 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 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对于什么是投机倒把行 为作出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在生产、流通中,以次顶 好、以少顶多、以假充真、掺杂使假”为投机倒把的表现形 式之一。国务院 1987 年 9 月 17 日发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 罚暂行条例》第 3 条规定:“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 国家规定和政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 ,“制造、推 销冒牌商品、假商品、劣质商品,坑害消费者,或者掺杂使 假,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行为为投机倒把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样,一部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实际按投机倒把犯罪 处罚了。1979 年刑法第 164 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制造、 贩卖假药危害人民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 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这一规定可视为刑 法关于生产、销售特种伪劣商品罪的直接规定。1982 年《食 品卫生法》规定:“违反本法,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 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致人死亡或者致人伤残因而丧失劳动 能力的,根据不同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分别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四条或者第一百六 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993年 7 月2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 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该决定 通过整合吸收刑法典和其他刑事法律、附属刑法规范中关于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增加关于单 位犯罪的规定,调整法定刑,较好地克服了原有法律规定之 不足,为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1997年3 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了刑法典,将《关 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略加修改吸收并人 新刑法中。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现象突出出来。 一些单位与个人,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置国家法律、法规 于不顾,大肆生产与销售伪劣产品。由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 恶性事故不断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 益,而且危及到改革与开放大局,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 题。为了打击和预防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遏制此类犯罪不 断上升的增长势头,我们首先要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有 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其概念以及特征。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 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 产品,生产、销售金额在 5 万元以上的行为。 针对上述概念,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违反国 家产品质量法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严重扰乱商品生 产、销售秩序的行为。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 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故意在 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 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 万元以上的行为。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 ① 周其华:《新刑法各罪适用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02 页。 ② 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5 页。 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 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③ 第四种观点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