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方略》的梦想与实现:孙中山的建国思想
“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未来还要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毛泽东
“(孙中山)带了一幅约六英尺见方的大地图,当他把它摊在地板上时,我看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他不仅是个狂人,而且简直是一个疯子他不因地形上的重重阻碍而气馁,只是握着画笔,在地图上尽可能地用铁路线填满各个省区和属地(包括蒙古) ”
1912 年 8 月的一天,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 27
岁的威廉·亨瑞·端纳,看着眼前即将出任全国铁路督办的
孙中山首次披露自己的宏伟造路计划。这位 8 个多月前目击
并完整报道了辛亥革命的西方记者,作为孙中山的私人顾问
为中华民国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此时的端纳,
却为这个庞大的计划所震惊。
事实上,这仅仅才开始。 此后的六年里, 尽管经历了 “二
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一直没有放
弃实业建国的构想。 1918 年 6 月 26 日,护法运动失败后的
孙中山寓居上海法租界莫里哀路 29 号即现在的香山路 7 号,
此后直至 1920 年 11 月下旬,在两年半内,他抽出相当精力
专门制定规模宏大的建国计划,并最终形成了《建国方略》
一书。
书中他提出,修建 10 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
网,修建 100 万英里的公路; 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后来又作为蒋介石夫妇私人顾问参与调解“西安事变”的端纳,可能永远想不到,正是那些与国民党刚刚血战九年却在事变中力促张、杨二将军释蒋的共产党人,最终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中山先生的伟大梦想——铁路进藏、三峡水库、利用外资、快速崛起《建国方略》的远见,渐成今日之现实。
比如,《建国方略》最早提出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发达区域,同时开发,协调发展。现在,孙中山所设想的三个区域
已经形成了三个庞大的港口群。经过近 30 年的对外开放,中国逐步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其经济合作模式、对外功能与特点,和孙中山
多年前的构想十分吻合。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
授杨奎松感慨地说: “孙中山早年一直被称为‘孙大炮’ ,以当年人们的眼光,孙中山的许多言论设想确有其不可想象之
处。然而,站在当今中国发展的水平上,再来看孙中山当年的那些‘大炮’ ,尤其是概括了孙中山对未来中国建设理想设计的这部《建国方略》 ,我们或许应该为孙中山的诸多远见而叹服。”
百年大方略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的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南方城市,让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下的上海备感压力,后者的
经济增长水平甚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2。为了摆脱困境,中央指导上海市研究下一步发展,其间形成了东进浦东、南下杭州湾和北上宝山的三个方案。
当时,每个方案提出者都有各自的理由, 意见一度胶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向本刊记者回忆,作为东进意见的代表,时任副所长的陈敏之,在主持
国家“六五”计划课题《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 “带领我们重点参考了《建国方略》就上海建设东方大港和开发浦东的规划思想。 ”
在图书馆第一次看到《建国方略》的那一刻,杨建文记忆犹新,“这本书从全局考虑的思路对我们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视野和气度。它讨论的是全国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这个思路考虑上海的问题,从全国、全球的角度考虑上海的发
展,不然只能是解决短期具体的问题。 ”参考了《建国方略》的东进方案最终得到了中央的支持。 至今,杨建文一直认为,
“上海的发展没有走弯路, 《建国方略》的参照、指导起了
作用。”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 1917 年至 1920 年期间所著的
三本书——《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其中, 1917 年完稿的《民权初步》事关“社会建设” , 1918 年底完稿的《孙文学说》事关国民“心理建设” , 1919 年 2
月完稿的《实业计划》则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为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
其中,用力最甚、远识如炬者为《实业计划》 。这部十
余万字的宏篇,最初用英文写成。 1919 年 3 月始,孙中山的
坚定支持者乔治·布朗士·雷,也即李亚,将其以《前任中华民国总统撰:中国的国际发展,帮助战后工业再调整所设计的计划》为题,连载在自己主编的《远东时报》上。这份美国在华主要报刊是一份关于远东金融、实业问题的月刊,深受美国政府及金融界重视。 《实业计划》发表后,美国公使保罗·芮恩施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