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國
左下部的 楷書作 “囗”,讀“wéi”,象四周圈
起來的一塊地,是“圍”字的初文;
《說文 ·戈部》: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
一,地也。
段玉裁: 《邑部》,邦,國也。蓋或、國在周時為古今字,
古文只有或字,既乃複製國字。
既有國字,則國訓邦,而或但訓有。
國家的要素一是要有土地,二是要靠軍隊守衛。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以戈守土”的 =城邑、都城
《孟子 ·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
在野曰草莽之臣。
趙岐注:在國謂都邑也。
《左傳 ·桓公二年》: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国家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邦 甲骨文 “ 古文 金文 小篆
国与邦的区别:
1)大小不同,鄭玄說:“大曰邦,小曰國。
2)邦指四境之內,即邊境之內可個都叫邦,
包括其中的城市與土地;
3)國有時指城郭之內,即國都。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邑字甲骨文构形作 “ ”
《說文 ·邑部》:“邑,國也。”
段玉裁: 《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稱己曰敝邑,古國、邑通稱。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毛傳:“商邑,京師也。” 商邑
《左傳 ·昭公五年》:
“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國語 ·齊語》:“三十家為邑,
邑有司。”
《尚書大傳》卷三:“古之處師,
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
為里,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
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 城邑
鄭玄認為:“州凡四十三萬二千
家,蓋虞夏之數也。”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邑”(簡化作“阝”)
“都”,有先君宗廟的城邑。
古國名,如鄭、邢、邠(bīn)、鄖、邶、邰、邾、郯(tán)、鄂、鄒
古城名、地名, “邯郸” “郢” “鄢” “鄗” “陬” “邹”
鄆、鄣、邲、邵、郎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鄙”小城,邊邑。 《左傳 ·隱公元年》:“大叔命西鄙、北
鄙貳於己。”杜預注:“鄙,鄭邊邑。”
《莊子 ·胠篋》:“焚符破璽,而民樸鄙。”
原始質樸
庸俗淺陋 《左傳 ·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輕視、鄙薄 《左傳 ·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鄙人”, “鄙言” “鄙老”
第二章 漢字形體記錄漢文化示例
第21節 邦国政事篇 (上)
《周禮 ·地官 ·遂人》: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鄰里” “和睦鄰里”
和睦邻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