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管理智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一) 老子其人和《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而系统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乃至对世界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称: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 ( 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 末年楚国苦县 ( 今河南鹿邑县东 ) 厉乡曲仁里人。曾任东周的“守藏室之史” ,相当于今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务。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的问题。 他告诉孔子说: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大受教益,深赞老子像条龙。 其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落,社会处于战乱之中,他便辞官西去,走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请求老子在隐居之前,为他写一本书,以便把思想留下来。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 之意五千余言” 。这就是流传迄今的中国第一哲学巨著 《道德经》。书成之后, 老子西去,“莫知所终” 。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中对老子是谁 提到了 3 个人:一是上述比孔子年长的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莱子,三是晚孔子 129 年的东周王室的太史儋。但司马迁本人及大多今人,都倾向于是李耳。 《道德经》又称《老子》 ,近年学者认为该书写作于春秋末年,后又经战国中前期人增修而成,故书中带有战国时期的痕迹。《老子》一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历代都有学者对《老子》作注释,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人, 史所罕见。最早注释的是战国末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有《解老》及《喻老》两篇。魏晋时玄学家王弼的《老子注》影响 最为深远,又称通行本,如今所见《老子》一出皆本于此。今人任继愈的《老子新译》 ,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都很值得参考。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 、“百科全书” 。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 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 道经》。《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 5 千余言, 81 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 ,下篇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 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 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经世改用之学。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经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皇皇巨著,深奥不好懂,故常使人望“道”兴叹,不得其门而入。作者斗胆略作介绍,然终难窥堂奥。 “道”乃万物总规律。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道德经》中提到了 70 多次。老子首先提出了“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所谓“道生天地万物” 。这非关本文宗旨,谨从略。此外,老子说“道” ,还具有万物的共性,万物的总法则的涵义,韩非子云: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稽是考量之意,他正是把“道”解释为万物的总法则的。 “道”本来是指人行走的道路,经过引伸具有“规律” 、“法则”的意思。如“天道”系指明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过程 和规律;“人道”则指人类社会秩序,包括道德规范,道理和原则等。老子吸取了“道”的这些涵义,认为“道”是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总规律。 “天”、“地”、“人”都要以“道” 为法则,“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德经》, 25 章,以后只列章 ) 。大德之人的行动也要“唯道是从” (2l ) 。日月星辰按道 ( 自然规律 ) 而运行;树木花草依道而生息。人有道而前进,人无道即碰壁,明君有道而国盛,暴君 无道而政亡。因此说,不学“道”不足于修身;不识“道” ,不足以治国。 柔弱胜刚强。 这句话概括自 78 章,后人也常以“守柔”来表示老子的这一思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78 章 )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 然而冲击坚硬的东西, 却没有胜过水的,弱能胜强,柔能克刚,这道理天下人尽知,却无人能实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 (76 章)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后躯体却是僵硬的。草木生存之际也是柔软脆嫩的,死亡之后就变得干枯了。坚固强硬属于死亡,柔弱 则归于生存。 因此,用兵逞强不会胜利, 树木强硬就会折断。坚固强大走向衰落,柔弱则向上发展。 老子号召人们向柔弱的水的品质学习,柔弱胜刚强。对 人而言,不可逞强。人之处世,必经谦虚谨慎,以“柔弱” 为原则。“善用人者为之下” (68 章 )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