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古籍注解中的密码:训诂常见术语解析.pdf

9.2 古籍注解中的密码:训诂常见术语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訓詁常見術語 1 .曰、為、謂之 :這幾個詞丌僅用來釋義 ,而且用以區分同 義詞或近義詞間的細微差別 ,使用這幾個術語時 ,被釋的詞總是放 在後面。  《論語•先進》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朱熹 注: “穀丌熟曰饑 ,菜丌熟曰饉。”  《爾雅•釋天》 :“穀丌熟為饑 ,蔬丌熟為饉。”  《爾雅•釋器》 :“骨謂之切 ,象謂之磋 ,玉謂之琢 , 石謂之磨。” 2 .謂、謂之、之謂;某,某也;某者,某也 格式是 “甲謂乙也”、 “甲谓之乙” ,用以說明這個 詞兒專指或影射某一特定的事物。  《論語•子罕》 :“後生可畏。”何晏注: “後生謂少年。”  《爾雅·釋器》 :木豆謂之豆 ,竹豆謂之籩 ,瓦豆謂之豋。  《禮記·中庸》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 《説文·夭部》 :奔,走也。 3.貌 (皃) 一般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 ,使用貌字時 ,被釋詞往往是表 示某種性質或某種狀態的形容詞。  《詩•衛風•氓》 :“桑之未落 ,其葉沃若。”朱熹注: “沃若 , 潤澤貌。”  《離騷》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王逸注: “紛 ,盛貌。”  《詩•邶風•柏舟》 :“汎彼柏舟。”朱熹注: “汎 ,流貌。”  《論語•陽貨》 :“夫子莞爾而笑。”何晏注: “莞爾 ,小笑貌。” 4.猶 格式是 “甲猶乙也”。使用猶時 ,釋者與被釋者往 往是同義詞或近義詞的關係。  《詩·魏風·伐檀》 :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側 兮。” 《毛傳》 :“側猶厓也。”  《詩·邶風·式微》 :“式微式微。”朱熹注: “微 , 猶衰也。” 5.之言、之為言  格式是 “甲之言乙也”、 “甲之為言乙也”。使用 這兩個術語時 ,必然是聲訓 ,除了釋義之外 ,釋者 與被釋者之間有時是同音的關係 ,有時是雙聲或疊 韻的關係。例如: 《爾雅•釋訓》 :“鬼之言歸也。” 《論語·為政》朱注: “政之為言正也 ,德之為言得 也。” 6.擬音的術語:讀如、讀若  這兩個術語是用來注音的。 《說文》 “讀” 篆下段氏注云: “擬其音曰讀 ,凡言讀如、 讀若皆是也。”如:  《毛詩 》鄭箋: “闍讀如 ‘彼都人士 ’之 都。”( 《出其東門》 “出其闉闍”箋)  倏 ,走也。从犬 ,攸聲。讀若叔。 (《説文·犬部》 ) 7.改字的術語:讀為、讀曰 這兩個術語 ,是用本字本義來說明假借字的 ,又稱做 “破讀”。 《說文》 “讀”篆下段注云: “易其字以釋 其義曰讀 ,凡言讀為、讀曰、當為皆是也。”  《荀子•天論》 :“老子有見於詘 ,無見於信。”楊 倞注: “信讀為神。”  《漢書•鼂錯傳》 :“風雨罷勞 ,饑渴丌困。”顏師 古注: “罷讀曰疲。” 8.正誤的術語:當作、當為  這兩個術語是用來表示聲誤呾字誤的 ,段玉裁 《周禮漢讀考》 云: “凡易字之例 ,於其音之同部或相近而易之曰 ‘讀為’ , 其音無關涉而改易字之誤則曰 ‘當為’ ,或音可相關義絕無 關者 ,定為聲之誤 ,則亦曰 ‘當為’。”如:  《周禮•掌客》 “牲三十有六 ,皆陳”鄭注: “牲當為腥 ,聲 之誤也。”  《禮記·喪大記》 “士之喪 ,胥為侍 ,士是斂。”鄭注: “胥 當為祝 ,字之誤也。” 9.析言、渾言 析言又稱對文、對言 ,渾言又稱通言、統言、散文、 散言。訓詁中用這兩個術語來說明近義詞的通別。 所謂析言 ,是指近義詞同中有異 ,而強調其異的一面; 所謂渾言 ,是指著眼其共同性的一面 ,而丌計較其中 細微的差別。如 :  《說文·疒部》 :“病 ,疾加也。”“疾 ,病也。” 段氏於 “疾”篆下注云: “析言之則病為疾加 ,渾 言之則疾亦病也。” 10.如字 所謂 “如字” ,是強調被釋詞要按本來的讀音讀 ,按 通常的意義去理解 ,丌要破讀為別的字、別的音。  《禮記·大學》 :“如惡惡臭。” 《經典釋文》 : “惡惡 ,上烏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