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球菌ppt参考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ancefield抗原血清分型 根据C抗原将链球菌分为20个群,血清群与溶血性没有相关性 A群是主要的致病菌 D群链球菌——肠球菌 N群链球菌——乳球菌 * 临床分类 化脓性链球菌:菌落直径大于0.5mm的A群链球菌 马链球菌:菌落直径大于0.5mm的C群链球菌 似马链球菌:菌落直径大于0.5mm的G群链球菌 米勒链球菌:菌落直径小于0.5mm的A、C、G群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B群β溶血链球菌 牛链球菌:不溶血D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群 * 侵袭力 三、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F蛋白 M蛋白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链道酶 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SLO,SLS) 致热外毒素 * F蛋白(protein F) 粘附素,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 M蛋白 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介导细菌与上皮细胞的黏附 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 * 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 SLO:对O2敏感。测定SLO抗体含量,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SLS:对O2 稳定,β溶血环 * 致热外毒素(SPE) 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A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 引起猩红热 * 透明质酸酶 扩散因子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链激酶(SK) 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 阻止血浆凝固。 链道酶(SD) 降解脓汁中粘稠的DNA,使脓液稀薄。 * 2.所致疾病: 化脓性链球菌 淋巴管炎,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化脓性感染 中毒性疾病 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等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 * 致病 1、β溶血链球菌:化脓性感染、毒素样感染、超敏反应性疾病 2、α溶血链球菌: 肺链:口腔、鼻腔的正常寄生菌,为条件致病菌,可致大叶肺、支气管炎、化脓性脑炎等。 草链:口腔和鼻腔正常菌群,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D群链球菌: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 临床治疗与耐药 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窄谱的头孢菌素、红霉素或万古霉素是首选替代药物。 PRSP与多重耐药链球菌的出现逐渐增多。 * (3)生化反应   1)触酶试验阳性。   2)血浆凝固酶试验:可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而表皮、腐生或溶血性葡萄球菌阴性。 * 凝固酶试验 玻片法:测定结合型凝固酶,10秒钟观察结果。 试管法:测定游离型凝固酶,4小时后观察结果。 * 乳胶凝集试验(如slidex staph plus)可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原理是:在纸板或玻片上滴加包被有人类纤维蛋白原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IgG抗体的蓝色胶乳颗粒,然后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与之混匀,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为阳性。此试验不仅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还可检测葡萄球菌A蛋白。 *   3)甘露醇分解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4)肠毒素检测:取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剩余食物,接种于高盐肉汤培养基,35℃孵育48小时,将肉汤煮沸30分钟,去除死菌及其他毒素,经离心沉淀,取上清液2ml注射到4~6周龄的幼猫腹腔内。若注射后4小时内发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或死亡等现象者,提示有肠毒素存在的可能。近年来,多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肠毒素,主要以ELISA为主。 * 脓液、创伤分泌物、穿刺液、咽拭子、尿液、痰液 脑脊液、血液 粪便、呕吐物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接种血平板 增菌培养(5%CO2) 分离培养,接种高盐甘露醇平板 初步报告 挑选可疑菌落 鉴定试验 药敏试验 涂片染色镜检 血浆凝固酶试验 耐热核酸酶 乳胶凝集试验 葡萄球菌生化鉴定 * 几种常见葡萄球菌的鉴别: 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或柠檬色 凝固酶 + - - 葡萄糖 + + - 甘露醇 + - - 溶血 + - - 耐热核酸酶 + - - SPA + - - 致病性 强 弱/无 无 性状 金葡 表葡 腐生葡 * 引起感染的常见葡萄球菌: 金葡、表葡、腐生、溶血 感染特点:感染部位组织化脓、坏死、形成脓肿 三、临床意义 * 三、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酶类--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 毒素: 膜损伤毒素(葡萄球菌溶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