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二、背景回放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一、重点突破 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思路】 前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前,“汉皇重色思倾国”。后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2.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思路】 “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述写“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3.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参考思路】 从“黄埃散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4.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参考思路】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真爱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参考思路】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本两句因写得婉转动人,常被后人引用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成为千古名句。) 二、疑难辨析 1.请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思路】 这句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2.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杜甫在《兵车行》里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陈琳又曾在《饮马长城窟行》写道:“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但在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女轻男”的反常的心理?试比较白诗与后两首诗,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达出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情感。 【参考思路】 (1)原因是统治者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表达了作者对玄宗迷色误国的尖锐讽刺。 (2)后两首诗中产生反常心理的原因是统治者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表达了作者对玄宗任意发动边疆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VIP
-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PPT.ppt VIP
- 通风与空调调试系统调试及检测验收方案.docx VIP
-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练习题-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docx VIP
- 通风空调系统检验调试与验收实施方案.docx VIP
- 注册会计师-会计-高频考点题-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docx VIP
- 2025年中国烈士纪念日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练习题-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pdf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四 厘米和米》PPT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