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与启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中日两国近代 化进程比较 指导老师: 班级:媒体?161 姓名: 中国 日本 【引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往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早 在百年前魏征就曾发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兴亡。可见历史对人类发展的指导与启示作用。中日两国在地理上非 常接近,有人称为一衣带水之隔。在古代的时候,中日两国关系亲密, 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日本的许多东西都是从中国学来的,所以,中日 两国的风俗习惯、政治、经济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前夜,两个 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近代文明之光 开始透进沉沉神洲。1853?年,美国海军一支小型舰队,野蛮驶进江户 湾,日本朝野也诚惶诚恐地感受到了近代文明的威力。两个古老的东 方国家接触西方文明相距仅十余年,但迈向近代化的速度与结果的差 异是惊人的。中国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用了近?70?年,才完成了 近代化的一小半。日本则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 主义?150—200?年走过的道路,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之时就已经日 显世界强国端倪,在百年后的今天两个国家的差距依然巨大,个中问 题,值得我们深究。 【摘要】下面我们抛开个人情感,冷静的看待问题,纵观中日百年来 的近代史路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谈差异与启示。 一.?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文化底蕴 二.?政治体制本质的不同 三.?统治阶级的改革意志 一?.文化底蕴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灿烂 的古代文化历史,这也就使得国家上至皇亲贵族、文武大臣,下 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养成了极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统治者素以 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夷”,观念上的自大,以及优越的社 会心理一直束缚着统治阶层,改变现存的体制是难上加难。以至 于当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似乎采取的大都是漠视、轻蔑甚至拒 绝的态度,特别是极为保守的满清贵族更是顽固地排斥西学,拒 绝吸收西方近代文明。这种以“中国为中心”为基础的施政纲要, 也就势必使得早期的现代化自然而然难以从国家层面正式启动。 反观日本,在对待西方文化上却采取的是积极吸收和容纳的 态度。因为,第一,日本具有单一民族,单一文化传统的特点。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使其产生了极高的民族危机意识。第三,从 日本对外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大陆文化 的辐射和影响,这也就使得其产生了更乐意去接收外来文化的心 理。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强烈的自造性和保守性。 1?/?7 承载上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中形成 了极具独特性魅力的传统文化。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作为东亚的文化 中心,对周边国家及其民族文化都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某 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哺育了日本古代文化,对日本传统文 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并繁茂于东亚大陆,在 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极强的稳定性。 反观日本文化却具移植模仿性与随机应变性。 日本民族有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模仿创造的传统。第一次学习外来 文化的高潮中有选择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技术和政治制度,却没有 完全“汉化”,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供自己使用。 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大陆先进文化的过程,日本 人善于灵活吸收各种外传文化,当他们发现更优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 化时,便立刻摆脱东方文化的束缚,积极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精华。这 种在文化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 影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儒学经典思想传入日本后,儒教的核心思 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儒学主要价值在于其在封建社会,是士大 夫阶层的伦理道德,强调“仁”的重要性,而日本的儒学则作为武士 阶层的伦理观念,强调“忠”的思想。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 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 也是一个冲击,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老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传统文化虽然出于同根但是却结出异果。 2?/?7 这也为后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日两国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二.政治体制的根本不同 从公元前两百年的秦始皇起,这种以皇帝为尊的高度集权的封建 制度已经确立了?2000?多年,而军权更在明清的废相、锦衣卫、军机 处等制度之下大大加强了,就当时的政治制度而言,虽然都是封建君 主制,中国的君主集权明显要强于已经实行了?200?多年幕藩制度的日 本。这种政治背景再加上历朝历代被统治者进一步歪曲的儒家忠君思 “想长久且持续的影响了下至农民阶级,上至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唯 “ 君为大”、“天地君亲师”,从思想上就扼杀了反抗君主的可能,即便 有反抗力量,强大的中央政权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镇压来自人民群 众的反抗斗争。正如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

文档评论(0)

kongbaip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