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案精品管理文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专题 第一节、红学概说 一、“新红学”和“旧红学”: “红学”和“甲骨学”、“敦煌学”称为“三大显学”,研究一部书能称为“学”的,还有“选学”(《昭明文选》)和“龙学”(《文心雕龙》)。 “红学”里面还有专门研究作者家世的“曹学”,研究版本的“版本学”,研究脂砚斋评语的“脂学”,还有研究原著结尾的“探佚学”。 《红楼梦》的问世是在乾隆年间,而红学大约产生于光绪年间。史料记载:“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都人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戊戌报章述之,以为笑噱。”还有一则解释红学之名的故实:“华亭朱子美先生昌鼎,喜读小说。自言生平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精理名言,所谈极有心得。时风尚好讲经学,为欺饰世俗计,或问:‘先生现治何经?’先生曰:‘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經)。’或不解所谓,先生曰:‘无他,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可见,当时人们所说的红学,带有戏谑性,是与经学、政治相对立、对举的一种称呼。 (邓之诚《古董琐记全编》一书记载:闻孝钦颇好读说部,略能背诵,尤熟于《红楼》,时引贾太君自比。 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一书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当绵惙时,父母以是书贻祸,取投诸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烧杀我宝玉!遂死。杭州人传以为笑。) “红学”真正成为一种学术研究,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新红学”创建之时,它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发表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辩》一书的出版为标志。顾颉刚为《红楼梦辩》所作的序中首次提出了“新红学”、“旧红学”的概念:“我希望大家看着这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成立,从此悟得一个研究学问的方法。” “旧红学”主要指索隐派,其代表人物有:①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认为宝黛分别是顺治与董鄂妃,是写二人的爱情故事;②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俞樾《小浮梅闲话》、钱静芳《红楼梦考》认为是写纳兰性德情事的;③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是写康熙朝政治:“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书中以“红”隐 “朱”,以 “贾”斥伪朝,以金陵十二钗拟清初江南名士。与此类似的还有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认为《红楼梦》处处隐种族思想。索隐派以蔡元培的影响最大,《石头记索隐》自从1917年初版后不到十年就出版十次。此外还有悟真道人的《红楼梦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等。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于1921年,廓清了索隐派的种种迷雾,对于《石头记索隐》更从实例到方法进行了批驳,指出其主观随意性之大,拐弯抹角之多;使索隐派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主要还应归功于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世,这是《红楼梦考证》最见功力的地方。胡适将考证的结果概括为:①作者是曹雪芹,②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祖父是曹寅,父亲是曹頫(“俯”的异体字),生于极其富贵之家,经历过极其华贵的生活,精通诗歌绘画,但后来生活贫苦,加上不得志,故纵酒放浪;③曹寅死于康熙51年(1712),曹雪芹大约生于此时,或稍后;④曹家极盛时,曾经接驾四次,但后来家境衰败,大概因为亏空得罪被抄没;⑤《红楼梦》是在曹雪芹破产之后的贫困之作,具体年代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30年左右,未完而曹雪芹就死了。这几点是根据《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等书考证得出的,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实际情况。但有一个疑点:《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这就是所谓“自传说”。 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要是历史的考证,那么俞平伯的《红楼梦辩》则是文学的考证,重在辨析小说本身的内容。大体说来,其内容一是对后四十回续书的批评和八十回后故事的推考,一是对曹雪芹创作风格和小说本身的评论。俞平伯受到了胡适的影响,如中卷六篇里面的《红楼梦的年表》就明显有“自传说”的印记,但是俞平伯是用文学的眼光去看《红楼梦》的,而且1925年他在《〈红楼梦辩〉的修正》中对“自传说”发表过很深刻的见解:“本来说《红楼梦》是自叙传的文学或小说即可,说就是作者的自叙传或小史则不可。”“贾氏的富贵或即取材于贾家;写贾宝玉的性格身世,或即取材于作者自己;写大观园之十二钗或者即取材于作者所遭逢喜爱的诸女……这些话是可以讲得通的,若说贾即是曹,宝玉即是雪芹,黛为某,钗为某……这何以异于影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1950年将书修订为《红楼梦研究》重新出版时,把“年表”一篇删除了。 《红楼梦辩》中的一个重要见解是把小说的风格概括为“怨而不怒”。他认为《红楼梦》“不是刻薄谩骂的文字”,“刻薄谩骂的文字极易落笔,极易博一般读者底欢迎,但终究不能感动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