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医临证经验】黄元御、麻瑞亭与下气汤
黄元御( 1705 年 ~1758 年),名玉路,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 《四库全书》收录黄氏医籍十一部,计一百零一卷,近二百万字。近年来其医学著作受到重视,学术思想与经验亦得到传播与应用。
其中《四圣心源》一书,最受青睐。
他将中土脾胃列为阴阳之气的枢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一旦中土不安,胃土当降而不降,
脾土当升而不升,就会出现阴阳五行乖乱之局。这种土踞中
央,枢运四旁的认知,可以追溯到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列中
央为五行之土, 土为中轴, 木火金水顺次位于东南西北四位。
黄氏云:“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水、火、
金、木,是名四象。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 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
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圣心源·天人解篇》)中气之分,脾为湿土,胃为燥土,湿气过则伤阳,燥气过则伤阴。
而黄氏认为, “己土之湿为本气, 戊土之燥为子气, 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四圣心源·六气解》)又说:“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四圣心源·六气解》)
这是他强调五脏之病以湿病为多的理论依据, 所以他在“劳伤解”篇中指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麻氏在其《医林五十年》 中,开篇所言“阴阳五行”“天人相参”等,基本是黄元御《四圣心源》的简化篇,但阐述的更直接、更明白。湿
浊盘踞中焦,必碍气机之运行,故祛湿必健脾,亦必调理气机;湿浊运化,气机运行,中焦升降有序,四旁自然转动不
息,人的生生之气如环无端, 病患自然逃遁。 方义析义 《伤寒论》 361 条云:“少阴负趺阳者为顺。”少阴为肾水,趺阳为胃土。中土健旺,则土能克水,中气不败,则生生之气不
绝,故为顺。黄氏云:“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败而人死
者。”(《四圣心源·六气解》)麻瑞亭则云:“伤寒如此,内伤杂病十之八九,亦属少阴负趺阳为顺。所以治疗内伤杂病,
首在调中健中, 旁及四维, 随证施治。 中土健运, 升降复常,气血畅旺,经脉调和,则病剧者可瘥,病轻者可愈。”(麻瑞亭《医林五十年·治疗大法篇》)基于五行之中, 以中土为轴;中土致病,以胃气不降,湿盛为患,所以黄氏特立下气汤为
治疗胃气不降、 气滞湿阻之主方。 是方君药为半夏与茯苓,半夏专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痰嗽,降阴浊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胀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茯苓泻水燥土, 冲和淡荡, 百病皆宜, 至为良药; 黄氏认为,
“半夏辛燥开通,沉重下达, 专入胃府,而降逆气,胃土右转,浊瘀归荡,胃府冲和,神气归根,则鹤胎龟息,绵绵不绝竭
也。”(《长沙药解·卷一》)“茯苓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长沙药解·卷四》);臣药当是陈皮与杏仁。陈皮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行气开胸,“最扫痰涎”;杏仁为肃降肺气之要药,最利胸膈,兼通络脉。佐药为贝母、五
味子。贝母苦寒, 清金泻热, 降浊消痰; 五味子敛肺以止咳,以防气脱。芍药与甘草为使药,既有酸甘化阴之功,又有缓
急(缓解病势之急,缓解药物之急)止痛之效,为经方中疏肝解郁要方。所以说,下气汤是和胃方,是祛湿方,是疏肝
方,是理气方,不可因药少而小觑。 临床指征 麻瑞亭经过六十年的揣摩、 实践、心悟,对下气汤之应用可谓日臻娴熟,堪为一绝。 据笔者统计, 麻瑞亭在其 《医林五十年》 一书中,
所述内科病证 52 种,而首选方以下气汤加减者就有 47 种,所用比例为 90% 有余。但麻瑞亭在应用时, 对下气汤原方进行了增减, 最常用的药物为半夏、 茯苓、杏仁、甘草、白芍,常以活血疏肝之何首乌、牡丹皮取代五味子与贝母,又常以
橘红代陈皮。这可能是考虑五味子之收敛、贝母之寒凉,不大适宜于湿气之消散与胃气之下降。而牡丹皮化瘀血作用比
较强,何首乌补肝肾,以顾护下元。 下气汤的临床应用指征不是可以用几个症状所概括的。以麻瑞亭所言,下气汤适
宜证候应当是: 脾土不升, 运化失职; 肝木左郁, 失其疏泄;
肾失统摄,腰冷宫寒;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心火上炎,神不守舍;肺金右滞,咳喘痰逆。脾胃犹如树干,树干既瘁,
未有枝干不摇者。 “所以心肺肝肾之病,多因脾胃燥湿之偏胜,气机升降之逆乱所致。”(麻瑞亭《医林五十年·脏与腑篇》 )
中气立则四旁和,中气健则五脏安,这就是为什么下气汤可
以用于五脏六腑疾病的缘由。
麻瑞亭应用下气汤(包括经
麻瑞亭改进过的下气汤) ,其随病随证的化裁规律如下:
肺热咳喘
加北沙参、芦根、薏苡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