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作业.doc免费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西南地区,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运动剧烈, 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 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 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结合一些学者关于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为凉山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凉山州 泥石流 灾害原因 灾害防治 0 引言 2012年入汛以来,凉山全境连续遭遇罕见山洪泥石流灾害。凉山17个县市先后遭遇大到暴雨袭击,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24个乡镇、161个村、34万人受灾。其中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有: 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矮子沟沟口一栋三层楼房内的水电局施工人员及家属和民工38人失踪,多人遇难;8月31日凉山州锦屏水电站施工区内外,因局部强降雨引起群发、多点山地自然灾害,截止周六凌晨,施工区三个灾害点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给凉山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 区域特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瞎17个县市,国土面积 6.01 万 km2,总人口 374.5 万[1] 2009.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大渡河分别在南、北两侧流过,雅砻江、安宁河贯穿其中,地形非常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且发生频率高。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区,凉山州土地资源安全形式非常严峻[2]。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59.99 km2,城镇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密度为3525.33人/km2;耕地总面积34.0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1.11亩/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34% (2008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7亩/人),而且耕地质量普遍偏低,亩产仅有284 kg,仅全国平均水平的76.78%。此外,全州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32处,威胁21.59万人的生命安全,占全州总人口的4.68%,另有14座县城受到不同程度的山洪、石流、滑坡等灾害威,其中西昌市、德昌、宁南、喜德、普格、会理、昭觉等为中国西部山区已查明的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城镇。[3] 3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只有在一定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等条件互相配合下才能发生,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诱发和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凉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风化厉害,在干雨季节分明、降雨集中的特定气候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活动频繁,规模巨大,密集成群,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雅砻江中、上游,金沙江沿岸,安宁河、则木河、普雄河—尼日河、昭觉—西溪河、美姑—溜筒河流域范围内的沟谷地区。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降雨及自然地理条件提供了动力条件而爆发泥石流,总结起来,泥石流形成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影响。自然因素是形成泥石流的潜在因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自然因素的恶化。 3.1 自然因素 3.1.1 地貌 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形一般为山高、坡陡、谷深。泥石流多发生在水系发源地地势相对高差大的坡面凹处,因为这种地形可以大量集中地表径流,存在较多易于透水和被冲的松散物质。 凉山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 HYPERLINK /view/26000.htm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 HYPERLINK /view/377875.htm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 HYPERLINK /view/248963.htm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 HYPERLINK /view/140169.htm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除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展布松散土石外,岭脊斜坡地域为其碎屑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和岩浆岩所展露。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断隙发育,岩石破碎。这样复杂多样的地貌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形成环境。 3.1.2地质因素 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由地质条件决定的,一般而言,褶皱断裂复杂挤压扭动性质以及构

文档评论(0)

150****0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