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
以下是 为你整理的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集邮历史概述
1878-1896 ,是海关试办邮政的时期。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本来理应由国家行使管理的海关事务, 却被外国人所控制。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来华的洋人越来越多, 对邮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外国人向清政府提出了建立邮政的要求。 1866 年,清政府衙门按照时任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的意见, 把各公使馆邮件寄递事务,交由总税务司管理。 1876 年,清政府衙门又采纳赫德的意见拟创办邮政。 1878 年 3 月,赫德根据李鸿章的建议,指派德璀琳主办,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芝罘 (fu 烟台 )、牛庄(营口 )、上海 5 处由海关试办邮政业务,开始收寄公私信件。同年
7 月,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 ;;大龙邮票。
19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
1842 年的《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第一批 (五处: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 )通商口岸。中国的邮政主权也受到了侵犯,一些
国家先后在中国领土上设立自己的邮局, 发行和使用他们的邮票。 这个时期 (未有中国自己的邮政机构之前 )在中国使用的外国邮件 (邮票和戳记 ),当时被称作“客邮” (实际上是“侵邮” )。这样,收集邮票
的风尚,首先从香港、上海、北京、天津、福州、广州等地,逐渐向
1
内地及全国传布开来。 但当时的集邮者, 多为外籍人士,多为在海关、铁路、邮政等部门供职的外籍员工。 前面提到的时任清代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 也是位集邮爱好者。 1878 年大龙邮票发行后,第二年上海《申报》就出现了收买“海关人头” (邮票 )的集邮广告。
1880 年,上海基督教会清心堂出版的 《花图新报》上,刊出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短文,介绍收集邮票的意义。 这些都表明,作为“舶来品”的集邮,首先是在一些能接触到外事事务的人中间, 如在海关、铁路、邮政、洋行、教会学校等地方供职的中国员工中传播流行开来。
随着集邮人数的逐渐增多, 经营邮票的商业活动也应运而生。 最早在上海做邮票生意的,是当时也在海关任职的德国人费拉尔 (R.A.de Villard 1860-1904) 。继而,中国人李辉堂也在上海经营邮票生意,并在 1909 年设店专营邮票。而十九世纪末在天津的法租界
内,已经出现了经营外国邮票的摊贩。 1909 年,中国人魏叔彝在福州开设了“世界邮票社”。1909 年,自署西班牙人的绵嘉义 (JuanMancarini ,1860-1939 ,其父为英国人,母为西班牙人 ),著有《 1878-1905 年华邮记要及附图译目》一书,被集邮界视为记载
中国早期邮票的第一本资料。
1911 年辛亥革命后,集邮风气逐渐向中国内地传播,集邮团体
组织也开始出现。上海邮票会 (Shanghai Philatelic Society) 是由外
侨发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集邮团体组织。
1912 年,由 在上 海工部 局任职的英 国人德铿 (Adolphus
Diercking) 、绵嘉义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成立时只有会员 8 人,后
2
来发展到 200 人左右,其中以居住在上海的集邮者居多,李辉堂是
最早加入该会的中国籍会员。该会设“普通”与“永久”会员制,并
设有书记、会计、拍卖主任、交换主任、藏书主任等职。上海邮票会
除定期举办邮票交换和拍卖活动外, 还举办报告会和邮展等活动。 在
1922 年 2 月 22 日举办的报告会上,绵嘉义所作的学术报告,曾就
“大龙邮票”的版模、图案、版式与印刷、距离、齿孔、纸张、版式
识别,以及变体、邮戳、颜色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他的这个
报告后来被译成中文,以题为《海关首次大龙票重要史料》发表在上
海的《国粹邮刊》上。
1922 年 8 月,第一个由中国人组织的集邮团体 ;;“上海神州邮票
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该会由张承惠、陈复祥发起,邀集了一些旨在
弘扬国粹的青年集邮者。首批会员 22 人,多系工商、金融界职员,
具有较高的邮识水平。后来由于有外地人加入, 1923 年改称“神州
邮票研究会”。1923 年 1 月出版的《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 (季刊 ),
宣传集邮的 益处,并介绍了中国邮票史,史料价值很高。该会虽存
在时间短暂, 但不失为中国集邮组织的里程碑。 之后在 1925 年 7 月
日成立的“中华邮票会” ,会长是被称为中国“邮王”的周今觉。
会址也设在上海,初期会员七八十人,后来发展到 589 多人该会的宗旨是:“广益集思,交流邮识 ;以研究专门为主体,以引导初桄为职志,提倡道乐宗风,不取营利主义” 。其会员中不少都是中国集邮界的名流,如陈复祥、李辉堂、王纪泽、张
文档评论(0)